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章 岁月悠长,回忆如诗(1/4)
岁月如梭,转眼间,林不凡夫已步入人生的暮年。搜索本文首发: 我的书城网 wdscw.org他跟老伴谈起了死亡这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她娘,我今年79了,你也78了,咱们得考虑自己的后事了。”林不凡对老伴说。
“呸、呸、呸,别说这个不吉利的话,什么死呀、去逝了的!听了挺吓人的。”老伴铁丽英不想聊这个话题。
“唉,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死,人都得死,有什么不好谈的。”林不凡笑着说。他心里想,活了大半辈子了,养育了九个儿女,现陆续有了三个孙子三个孙女、三个外孙三个外孙女,还有一个曾孙,都当上曾祖父、太爷爷了,儿孙满堂三十三口人,而且大多数儿女们都过的挺好的又孝敬父母,死了也没有遗憾的了。他想的更多的是死后,留给子孙后代点什么?
自从上次上山西看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林不凡觉得给后代留钱、物没什么好处,还可能造成儿女之间为了遗产的份争,还是留下精神品质,用精神食粮滋养儿子、孙女,最好。于是,他决定,写一本回忆录,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老伴,咱们俩个写写回忆录怎么样?”林不凡轻声问道。
老伴丽英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后皱起了眉头,“咱们俩个这个年龄了,文化水平也不高,能写好吗?”
林不凡笑了,“不要求咱们写得多么精彩,就写咱们的经历,把咱们的心里话写出来,让子孙后代知道咱们俩个是个啥样人。”
老伴丽英沉默了片刻,她望着窗外的夕阳,思绪万千。她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是啊,老头子,如果不写回忆录,我们死后,为这个世界啥也没有留下,白活了!”
“咱不能白活,马上就写。”林不凡急不可耐的想把自己与老伴的一生,化作文字,留给子孙后代。
“好吧。”铁丽英点了点头,“那我们就试试吧。”于是她找来了稿纸、一支钢笔、还有几只旧式的铅笔和一块磨损严重的橡皮。这些简单的工具,即将承载起他们一生的记忆与智慧。
“他爹,咱们这辈子也没做啥啊!写啥呢?”
“就实事求是的写,能写啥样算啥样。”林不凡充满信心又坚定的看着老伴说。
林不凡轻轻铺开一张洁白的稿纸,拿起那支陪伴了他多年的钢笔,笔尖上的墨水,仿佛也在期待着即将流淌出的故事。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沧桑与坚定:“我们就从相遇开始写起吧。那时候,我还是个愣头青,什么都不懂,在公安处的走廊里碰到了你……。”
铁丽英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对,我记得那天,天空也像这样晴朗,你穿着公安服装,英俊潇洒,文质彬彬,我一眼就看到了你,心里就想着,这个人,我要跟他过一辈子。”说着她拿出相册,双手轻轻摩挲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年轻时与老伴儿的合影,笑容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岁月如梭,转眼间,他已从那个满怀壮志的青年,变成了儿孙绕膝的老者。
两人相视一笑,那份深情,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醇厚。
“对就把咱们刚才说的、想的变成文字,就是咱们俩个的最好回忆录。”林不凡高兴的说道。
林不凡立即拿起笔,把刚才的话写了下来,字迹虽不算工整,毕竟有了个开头。接着林不凡又饱含深情的写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建设起这个家。记得有一年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是我的妻子丽英带着孩子们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硬是挺过了那个难关。”
老伴丽英接过话茬,补充道:“是啊,那时候日子虽苦,但我们心里甜。每次看到孩子们围坐在桌边,狼吞虎咽地吃着我们辛苦换来的饭菜,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林不凡与老伴丽英坐在家中那略显陈旧却温馨的书桌前,边回忆,边写着。窗外是初秋的风景,金黄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桌面上,仿佛为这段即将开始的记录增添了几分庄重与温暖。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他深吸一口气,又深情的写道:“那时候啊,家里穷得叮当响,咱俩就靠着一双勤劳的手,硬是把这个家撑了起来。”
丽英在一旁点头,眼中泛起了泪光,她接过话茬:“是啊,我记得那会儿,吃的太缺了,孩子们饿得个个皮包骨,你还领着孩子去挖老鼠洞找粮食。可你总说,只要咱俩心在一起,啥苦都能熬过去。”
林不凡微笑着点头,继续在纸上书写:“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但咱们的心是甜的。咱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抚养九个孩子,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记得大儿子出生那会儿,咱们俩高兴得几晚上都没合眼。”
随着文字的流淌,那些尘封的记忆仿佛被一一唤醒。他们讲述着如何省吃俭用供九个孩子们上学,如何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从1974年大儿子林海结婚,到1995年最小的女儿林逸花结婚,21年间,一个孩子结婚连着一个孩子结婚,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一个接一个诞生。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