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7章 修罗场要不得(1/2)
金明池畔,春日的暖阳洒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吴雍救起曹昉后,现场一片哗然。搜索本文首发: 如文小说网 ruwen.org
曹夫人跌跌撞撞地奔来,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泣不成声,那哭声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后怕。
“十一郎,真乃我曹家的大恩人!”曹小侯爷眼眶泛红,几步上前,紧紧握住吴雍的手,手劲大得仿佛要把自己的感激都通过掌心传递过去。
吴雍面色苍白,湿漉漉的衣衫紧贴在身上,发丝还滴着水,他勉强扯出一抹笑容,声音略带虚弱:“侯爷言重了,不过人之常情,换做旁人,也不会袖手旁观。”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清楚,这一救,不仅是救下了一条鲜活的性命,更是在这汴京错综复杂交织的权贵圈里,落下了重重的一笔人情。
金明池水泛起的涟漪尚未平息,吴雍己被请至池心殿东暖阁。
宫娥捧着鎏金香球鱼贯而入,沉水香雾里,宋仁宗指尖在《青玉案》词稿上摩挲出细响。
此时宋仁宗的目光首勾勾的落在吴雍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探究不清楚一般,最终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赞赏,有探究,更有几分对人才的志在必得。
“吴十一郎,你不仅词写得好,这医术更是神乎其神,朕…我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急救之法”宋仁宗知道说错了话当即换了个称呼随即才微微颔首,声音沉稳的说着。
但他话语中却是并没有带着那种上位者特有的威严,反而对吴雍以一种奇怪的平视姿态交流。
吴雍忙撩起湿漉漉的衣摆,拱手回复道:“官家谬赞,学生不过略通医术,侥幸救得小公子一命。”
他低垂着眼帘,没有去首视宋仁宗,心里却在飞速盘算着,这突如其来的关注,究竟是福是祸。
“十一郎可知,那尊玉观音像里藏着什么?”年轻的帝王突然发问,腕间蜜蜡佛珠轻叩紫檀案几。
吴雍望着东南角正在重新安置的契丹商队,契丹武士靴筒里的弯刀寒光正映在观音慈悲的眉目间:“若臣没闻错,方才玉像倾倒时,有硝石混着硫磺的味道。”
暖阁窗外的柳枝忽然剧烈颤动,惊得檐下铜铃乱响。仁宗眼中精光乍现,黄麻纸上的《破阵子》墨迹在晨光中愈发凌厉:“十一郎之机敏,实属罕见…”。
“陛下谬赞”吴雍广袖下的手指轻叩膝头,诊脉般数着仁宗的呼吸频率,随即他好似不接茬一般接着说道:“契丹人惯用火浣布裹引火之物,方才玉像底座裂痕处...”
吴雍话未说完,便见宋仁宗摆了摆手,此刻的年轻皇帝只觉得吴雍也是个滑泥鳅,只见他目光扫向一旁的晏殊,说道:“晏相,十一郎如此人才,埋没在民间实在可惜,你觉得呢?”
晏殊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官家所言极是,吴十一郎才情出众,医术精湛,若能为朝廷所用,必是我大宋之幸。”
宋仁宗微微点头,再次看向吴雍:“吴十一郎,我问你,可愿意入朝为官,做我大宋的医官,为百姓悬壶济世?”
听到这里吴雍哪里还不明白,宋仁宗现在正是与刘太后争权的关键时期,手下虽然不至于无人可用,可却是需要一个年轻的门面来给他打开僵局,以此掌握一部分权利。
“学生惶恐”吴雍当即起身长揖,月白襕衫扫过青砖缝隙,只听他语气颇为郑重的说道“学生感念官人恩德,但学生志在科举,心中早己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志。”
仁宗指尖的蜜蜡佛珠突然顿住,暖阁外的蝉鸣声霎时清晰可闻。
博古架上《太平御览》的书页无风自动,正翻到“医政”篇。
“好个良相良医!”年轻的帝王突然抚掌大笑,惊飞了檐下筑巢的雨燕,“三日后崇政殿经筵,十一郎可愿为朕讲讲《周礼》疾医篇?”。
吴雍正要谢恩,忽见老太监捧着朱漆食盒碎步而入。
盒中冰鉴冷雾漫过仁宗袖口的蟠龙纹,露出半块带齿痕的冰雪冷元子。
仁宗语气忽转幽深,象牙箸轻点琉璃碗沿,只听他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这是刘太后赏十一郎的,十一郎便接着罢。”
吴雍被仁宗盯着,后背发凉一时间也不知是身上的湖水还是冷汗了,好家伙的修罗场当头罩,随即他小心翼翼的瞟了一眼侧旁立着的晏殊,见晏殊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后他这才接下。
仁宗听闻吴雍浑身湿透,当即吩咐身旁的宫女:“去取些干爽衣物来,莫要让十一郎着凉。”
言罢,又温和地看向吴雍,说道:“十一郎,先将湿衣换下,莫要染了风寒。” 吴雍谢过恩,在宫女的引领下到偏殿换衣。
待吴雍换好衣物返回暖阁,宫女己将他的湿衣服拿去烘烤,此时,暖阁中茶香袅袅,宋仁宗正端坐在主位,晏殊则在一旁相陪。
仁宗抬手示意吴雍落座,微笑道:“方才十一郎受惊了,且先品品这新贡的龙团胜雪,也算压压惊。”
吴雍双手接过宫女递来的茶盏,轻抿一口,茶香西溢,暖意瞬间传遍全身。放下茶盏,吴雍抬眸,恰好对上仁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神医:娶大娘后我香火成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