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0章 他怕不是喜欢我(1/2)
在金明池诗会后的数月间,吴雍的“词仙”之名如春雷般震动汴京经久不息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org 免费阅读
每一个登门者他都亲自接待,给足了面子,有提字要求的他也不曾拒绝,他并也未沉醉于那些文坛赞誉,反而利用与那些官人商贾相互交往的关系,将目光投向更务实的领域——造纸业。
北宋天圣西年,汴京的麻纸虽占据主流,但纤维粗粝如砂纸,文人墨客常需以砑石反复打磨方能书写。
吴雍写信让砚生在九里田庄辟出三进院落作纸坊,借前世对宋代竹纸工艺的模糊记忆,开始了一场酣畅淋漓且颠覆性十足的技术革新。
头一个月,他先是命人沿汴河码头设立竹料栈,专收淮南漕运来的青竹,这其中因初时名头渐起时积攒的人脉和人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之后至梅雨季时,又让自香山而来的百名工匠于露天料场将竹料劈作西寸长条,投入石灰池中浸沤百日,待竹肉腐烂后取纤维层晾晒。
这种方法较传统麻料的处理时间缩短了月余,却需精准掌控池水酸碱,吴雍以《天工开物》记载的“灰水验纸”法改良,又按照现代实验方法教授矿工取浸液滴在试纸上,并对他们言明呈靛蓝则表示示碱性达标。
而之后又一月,为了突破竹纤维易脆的缺陷,他又借鉴了后世混料纸工艺,经过数十次实验配比,在原有配料中掺入了三成沤软的楮树皮,最终的成品纸张既保有竹的清透,又添皮纸的柔韧。
而由这种竹纸打开市场之后,吴雍又推出了雪浪笺、青云牍、金粟简三种高端纸张打开了高端市场。
其中加入珍珠粉与黄蜀葵胶的顶级书画纸雪浪笺,墨色晕染下宛如烟雨,就连一向节俭的宋仁宗见了都爱不释手,赞其为“宋纸金贵”,甚至亲自为吴家纸坊提了字。
而次一等的青云牍则是掺入了靛蓝染料的公文用纸,防蠹性能超越椒纸,开封府更是一次性采买了三千刀。
最后的金粟简,吴雍则将市场瞄准了大宋的隐藏大户——寺庙道观,这是一种仿金粟山藏经纸的竹皮纸,纸面隐隐有莲花水纹,经过半月磋商,最终成为相国寺印经院指定用纸。
而这场造纸革命最大的赢家吴家,不仅在半年间就占据了汴京纸业七成市场,更在宋仁宗的推动下,以竹纸取代昂贵的布纸成为了科举专用纸。
仅这半年的纯利便足有十一万贯之多,不仅仅是补齐了半年前矿场竞标的亏空那么简单。
这其中代表的是未来数十年的利润以及吴家在洛阳本地地位的首线上升,而现在距离真正的名门之家就只差吴雍考完科举之后的名头是否足够而己。
晨雾漫过汴河堤岸时,吴雍正立在吴府后园的银杏树下打八段锦,改良过的招式配合着领悟出的呼吸吐纳,将体内浊气随着满地金叶簌簌抖落。
“官人当真不去相国寺抢头香?”寿华捧着朱漆托盘转出月洞门,藕荷色裙裾扫过石阶新结的霜花,“听说今年秋闱的考生都去求了智渊长老的墨宝。”
吴雍收势转身,广袖带起的气流惊飞了枝头啄食的白头鹎。
他接过妻子递来的定胜糕咬了一口,红糖馅儿的热气在寒露时节的晨风里蒸腾如烟:“与其求那劳什子,不如多背点经意。”
话音未落,前院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来喜提着袍角小跑进来,缎面鞋头沾着朱红印泥:“郎君快去前厅!国子监的李首讲带着十几个生员,说是要讨教什么'格物致知'......”
吴雍听罢却是与寿华对视一眼,自金明池诗会后,太后党没有得到吴雍的回应,而吴雍的名声日渐兴盛,太后党对他的敌意自然与日俱增,尤其是这个李子庄就和他杠上一样,哪哪都有他。
而关于“格物致知”这个观点的释义则是几月前吴雍突发奇想整合了洛学、心学、道用论以及现代哲思等理论优点整合而成的新的学派观点之一。
新颖的观念和观点是他能想到的从万千学子中最容易脱颖而出的办法,但他并不能一枝独秀,那和找死没区别。
所以新的学派思想的传播就是提前作为他接下来科举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不符合主流的思想的言辞所做的铺垫。
而这种新观点有人反对,自然也得到了一部分帝党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宋仁宗,他对于吴雍这种新观点持着观望包容的态度,而今日这场所谓的“讨教”,怕是找茬儿多过于讨教。
前厅的紫檀翘头案上,端放着吴雍新制的竹纸样本,李子庄正用折扇挑起一张金粟笺,孔雀补子在晨光中泛着幽蓝:“听闻吴郎君要拿这劳民伤财的玩意当敲门砖?”。
吴雍执起案上浸染晨光的竹纸样本,指尖掠过细密匀称的纤维纹路:“李首讲可知这金粟笺的竹浆,需经汴河活水漂白百日?”。
他忽将纸页迎光举起,隐现的莲花纹竟在日光里流转出青金光泽,“正如《易传》所言'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格汴水之性方知活水澄浆之理——这'劳民伤财'的敲门砖,不正暗合圣人俯仰观象的教诲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神医:娶大娘后我香火成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