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7章 习惯性反驳:你杠任你杠,清风拂山岗(1/3)
在生活的各种场景里,不知道你有没有碰见过这样一类人:你说今天天气真好,适合出去走走,他马上接话:“好什么好,天气预报说下午就变天。首发免费看书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org”你分享一部超好看的电影,感慨剧情太精彩,他却来一句:“这剧情漏洞百出,也就你觉得好看。”你满心欢喜地聊自己新学的烘焙技能,面包做得超成功,他又反驳:“自己做的能有多好吃,还不如外面买的。”跟这类人交流,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满心的热情瞬间被浇灭,他们就是典型的“习惯性反驳者”。那这习惯性反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一、习惯性反驳的心理学剖析
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讲,习惯性反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和人们的认知模式、情绪管理以及自我保护机制紧密相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图式,这就像是一套预先设定好的思维框架,我们通过它来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世界。对于习惯性反驳的人来说,他们的认知图式可能比较僵化,不太容易接受与自己固有观念不符的信息。一旦接收到不同观点,大脑就会自动启动反驳程序,试图维护原有的认知平衡。
情绪管理在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很多时候,习惯性反驳是情绪失控的表现。当人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或者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时,就容易通过反驳他人来宣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安。比如,工作中被领导批评后,心里窝火,回家后家人说点什么,都可能成为他反驳的导火索。
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习惯性反驳的一个重要成因。有些人把反驳当作一种保护自己自尊心的方式,他们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接受新观点会显得自己无知、无能,所以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先反驳回去,以显示自己的“正确性”。
有心理学家专门针对习惯性反驳做过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习惯性反驳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中存在较多问题。他们的反驳行为容易引发他人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导致沟通不畅,关系紧张。而且,这种习惯还会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处于反驳状态的人,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伯恩斯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还指出,习惯性反驳背后隐藏着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比如渴望被认可、追求控制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反驳他人来间接表达。
二、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案例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习惯性反驳,咱们来看几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一)职场上的“杠精”同事
小周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有个同事老张,就是个典型的习惯性反驳者。每次开创意讨论会议,只要小周提出一个新的广告创意,老张就会立刻跳出来反驳。有一次,小周为一个化妆品品牌设计了一套主打“自然美”概念的广告方案,从广告文案到画面呈现都做了精心策划。在会议上,小周满怀期待地分享自己的方案,话还没说完,老张就开始挑刺:“这个概念太老套了,现在消费者都看腻了自然美。而且你选的这些模特不够漂亮,根本吸引不了眼球。”小周耐心解释,这是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喜好和市场调研结果制定的方案,自然美概念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可老张根本听不进去,继续反驳:“市场调研能有多准?我看你就是想得太简单了。”这让小周十分郁闷,每次和老张讨论工作都像是一场战斗,自己的想法总是被无情否定,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打击。
(二)家庭里的反驳风暴
晓妍和丈夫结婚三年,最近两人因为装修房子的事闹得不可开交。晓妍喜欢简约现代的装修风格,在挑选家具和装饰品时,都倾向于简洁大方的款式。可丈夫却总是习惯性反驳她的选择。晓妍看中一款白色简约的沙发,觉得放在客厅会让空间显得明亮宽敞。丈夫却说:“白色太容易脏了,到时候打理起来麻烦死。而且这款沙发款式太普通,一点特色都没有。”晓妍又挑了一幅抽象艺术画,想挂在卧室增添艺术氛围。丈夫又开始反驳:“这画看着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好看,挂在卧室影响心情。”每次晓妍精心挑选的东西,都会被丈夫一顿反驳,这让她觉得很委屈,两个人为此争吵不断,原本恩爱的夫妻关系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社交场合的扫兴者
周末,一群朋友相约去户外野餐。小李带了自己亲手做的寿司,满心欢喜地和大家分享:“我昨天学做的寿司,味道还不错,大家尝尝。”小王立刻反驳:“寿司还是外面日本料理店做的正宗,你这自己做的,味道肯定差远了。”小张看到旁边的花朵开得很漂亮,感叹道:“这花真美,春天就是好。”小王又接话:“美什么美,这花有刺,不小心碰到还扎手呢。”大家原本愉快的野餐氛围,被小王的习惯性反驳搞得十分尴尬,大家都觉得和小王在一起玩很扫兴,渐渐地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聚会了。
三、习惯性反驳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成长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其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生活中的一百个心理学效应》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