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5章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7/8)
看似反常,或许……或许其中必有高明之见,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揣测。且待陛下先亲往相府一行,探其虚实。倘若丞相果真怠慢军国大事,不肯出面,到那时,再请娘娘于太庙之中,召见丞相,当众质问其罪,亦不为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太后听董允所言亦有几分道理,便准其奏。
于是,次日一早,后主刘禅便乘坐御驾,在董允、杜琼等一众大臣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亲往丞相府邸而去。
丞相府门吏远远望见天子龙驾到来,早已是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大开中门,跪伏于地,恭迎圣驾。
后主刘禅下了御车,急切地问道:“丞相……相父今在何处?身体可曾好些?”
那门吏战战兢兢地答道:“启禀陛下,小人……小人亦不知丞相究竟身在何处。只……只接到丞相钧旨,命我等紧闭府门,挡住百官,不许任何人等擅自入内,以免惊扰了丞相静养。”
后主闻言,心中更是焦急。他不顾众人劝阻,当即便独自一人,步行直入丞相府,连进三重门禁,终于在后花园的一处小池塘边,寻到了丞相诸葛亮。
只见孔明此刻身着一袭宽松的素色道袍,头戴纶巾,手持一根青竹藜杖,独自一人,悠闲自在地倚靠在池边柳树之下,正凝神观赏着池中游动嬉戏的五彩锦鲤,仿佛对那外界兵临城下、国家危在旦夕的军情,毫不在意一般。其“悠然自得之态”与“风轻云淡之气”,与府外那些焦急万分、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文武百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主刘禅在孔明身后,侍立良久,见其始终凝神观鱼,仿佛未曾察觉到自己的到来,心中虽然焦急,却也不敢轻易打扰。又过片刻,方才鼓足勇气,轻声问道:“相父……相父近来身体可好?在此观鱼,倒也……倒也清闲安乐。”
诸葛亮闻声,这才缓缓回过头来,见是后主刘禅亲临,脸上露出一丝讶异之色,随即慌忙弃下手中竹杖,便要跪倒在地,行君臣之礼,口称:“臣诸葛亮,不知陛下圣驾亲临,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后主连忙上前,一把将孔明扶起,急切地问道:“相父快快请起!如今曹丕逆贼,分兵五路,大举犯境,军情万分危急!成都已是人心惶惶,国家旦夕存亡!相父身为国之栋梁,为何却一再称病不出,不肯前往都堂,主持大计,反而在此悠闲观鱼,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耶?”其声音之中,已带了一丝焦急与不满。
诸葛亮闻言,却是仰天大笑起来,声震屋瓦!他伸手扶着后主,一同来到内室之中,分宾主坐定之后,方才从容不迫地奏道:“陛下息怒!那曹魏五路大军犯境之事,臣岂能不知?臣这几日闭门不出,并非是贪图安逸,在此观鱼作乐,实乃……实乃胸中早有定策,正在为此事深思熟虑,调兵遣将罢了!”
后主听闻孔明此言,不由得又惊又喜,急切地问道:“哦?不知相父有何妙计,可退此五路强敌?”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微笑道:“陛下放心!先帝于白帝城托孤之时,将陛下与这大汉江山社稷,尽数托付于臣。臣安敢有片刻怠慢,辜负先帝知遇之隆恩?那成都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大多不通兵法韬略之玄妙,所谓‘兵者,诡道也’,贵在‘使敌人不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岂可轻易泄露于外人知晓?故而臣才称病不出,以迷惑敌我双方耳。”
“实不相瞒,那五路大军之中,所谓番王轲比能所率之羌兵、南蛮王孟获所统之蛮兵、以及那反复无常之叛将孟达所领之上庸兵、还有那魏国大将军曹真所部之雍凉兵,此四路兵马,臣早已暗中调兵遣将,各有妙计退之,不足为虑也!”
“如今,唯有那东吴孙权这一路水陆大军,尚需斟酌。不过,臣亦已有退敌之策在胸。只是,要退此路兵马,尚需一位能言善辩、胆识过人、深明大义之使臣,前往东吴,游说孙权。臣前几日之所以闭门不出,苦思冥想,正是因为尚未寻到这合适之人选罢了。如今既然陛下圣驾亲临,臣亦不好再作隐瞒。请陛下宽心,有臣在,蜀汉江山,固若金汤!何必为此区区五路兵马而忧心忡忡,坐卧不安呢?”其言语之间,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与“智珠在握”的从容,那股“通神之智”与“经天纬地之才”的光芒,竟使得整个内室都为之生辉!
后主刘禅听孔明一番话说得如此轻松自信,仿佛那五十万虎狼之师,不过是土鸡瓦狗一般,挥手便可退之,不由得又是惊诧,又是欢喜,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他长舒一口气,叹道:“相父真乃神人也!竟有如此鬼神不测之机,于谈笑之间,便已将四路强敌化为无形!朕先前听闻军情,如坐针毡,如今闻听相父之言,方才如梦初醒,茅塞顿开!有相父在,朕复何忧哉!”
孔明又与后主共饮了几杯清茶,闲谈片刻,便亲自将后主送出府门。
守候在丞相府门外的文武百官,见后主出来之时,脸上已不复先前的焦虑与惊慌,反而面带喜色,精神焕发,皆是心中惊疑不定,不知丞相究竟与主上说了些什么,竟能让主上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