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4章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5/7)
!
后主刘禅早已被黄皓等人蒙蔽,又兼懦弱无能,对姜维的奏请,依旧是言听计从,当即准奏。
于是,姜维再次点起大军十五万,战车数千辆,皆在车上设置了可以抵挡箭矢的厚木板箱,以为掩护。他令老将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命廖化率一支偏师,出子午谷,袭扰关中;命张翼率另一支偏师,出骆谷,以为疑兵,牵制魏军。自己则亲率中军主力,与夏侯霸一同,从地势更为开阔的斜谷进兵。三路大军,并道齐出,旌旗招展,鼓角震天,浩浩荡荡,再次杀奔祁山而来,其“百折不回之志”与“兴复汉室之望”,感天动地!
此时,魏将邓艾正在祁山大营之中,加紧操练兵马,修缮城防,以防蜀军再次来犯。忽闻探马飞报,言蜀军主力,已分三路,杀奔祁山而来,其势汹汹,更胜往昔!邓艾闻报,急忙召集帐下诸将,共同商议御敌之策。
其帐下参军王瓘(音 guàn),此人亦颇有智谋,上前一步,对邓艾说道:“启禀将军,末将有一计,不可在此明言。现已写于此封密函之中,请将军定夺。”
邓艾接过密函,展开细看,不由得眉头微蹙,沉吟片刻,而后抚须笑道:“王参军此计,倒也颇为毒辣。只是,那姜维用兵谨慎,智谋过人,只怕此等反间诈降之计,难以瞒过他的法眼啊。”
王瓘正色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亲身前往蜀营诈降,务必将姜维引入我军埋伏之中!不成功,便成仁!”其“舍身取义之决”溢于言表。
邓艾见王瓘意志如此坚决,心中亦有几分感动,点头道:“好!既然王参军有此决心,本将军便信你一次!若能成功,必当重赏!”当即便拨付五千名精锐兵马,交由王瓘统领,令其依计行事。
王瓘领命之后,不敢怠慢,当夜便率领着这五千名“降兵”,打着魏军旗号,偃旗息鼓,从斜谷小路,迎着蜀军的方向而去。行不多时,便与蜀军的前锋哨探马匹撞个正着。王瓘当即下令全军止步,自己则单人匹马,上前高声叫道:“我乃魏国降将王瓘!有紧急军情,要面见你家姜大将军!速速前去通报!”
蜀军哨探不敢怠慢,急忙飞报姜维。姜维听闻有魏将率部来降,心中虽有疑虑,却也想看个究竟,便下令将王瓘带来的其余兵马拦在营外,只许王瓘一人入内相见。
王瓘来到姜维中军大帐,纳头便拜,叩首于地,声泪俱下地哭诉道:“启禀姜大将军!罪臣王瓘,乃是先前被司马昭那奸贼无辜杀害的尚书王经之侄。只因家叔忠于魏室,不肯阿附奸贼,便惨遭灭门之祸!罪臣对司马昭此贼,恨之入骨,日夜思念为家叔报仇雪恨!今幸得大将军兴仁义之师,前来声讨国贼,罪臣闻讯,不胜欣喜,特率领本部五千兵马,前来投奔大将军,愿为前驱,助大将军剿灭奸党,匡扶汉室,以慰家叔在天之灵!”他一番话说得声情并茂,其“悲愤之情”与“投诚之意”,仿佛发自肺腑。
姜维听罢,心中却是一动,暗道:“这王瓘来得蹊跷,言辞之间,破绽颇多。且让我试他一试。”他故作大喜之状,上前扶起王瓘,温言抚慰道:“王将军能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弃暗投明,实乃可敬可佩!将军既肯诚心归降,本帅岂有不坦诚相待之理?只是,我大军远来,粮草补给,乃是第一要务。如今我军尚有数千辆粮车,因道路崎岖,转运不便,暂存于后方川口。将军既愿为我军效力,可否先替本帅,将这些粮草运至祁山大营,以解我军燃眉之急?待粮草运到,本帅便即刻发兵,攻取祁山九寨,如何?”
王瓘听姜维如此说,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暗道:“姜维果然中计了!他竟将如此重要的粮草运输之事,交与我这新降之人!天助我也!”他强压下心中的得意,连忙叩首领命道:“承蒙大将军信任,末将敢不效死力!区区运粮小事,何足挂齿?末将立刻便去!”
姜维却又说道:“将军不必尽起五千兵马。只需带领三千人前往运粮即可,留下二千人在此,跟随本帅,作为向导,协助我军攻打祁山,也好让本帅看看将军的真实本领。”
王瓘恐姜维再生疑心,不敢推辞,只得依言,带领三千名“降兵”,辞别姜维,径直往川口方向运粮去了。姜维则令心腹将领傅佥,带领那留下的二千名“魏军降卒”,跟随自己,听候调遣。
正在此时,忽有探马飞报,夏侯霸求见。夏侯霸入帐之后,面带忧色,对姜维说道:“启禀都督,末将方才听闻,都督竟准许那新降的魏将王瓘,带领兵马前去运粮,此事大为不妥啊!末将虽久在魏国,然对那王瓘之名,却从未听闻,更不知其是否真是王尚书之侄。依末将之见,此人来降,其中必有诈谋,还请都督三思,仔细查察,切莫轻易相信,以免误中奸计!”
姜维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道:“仲权(夏侯霸字)将军不必多虑!那王瓘的底细,以及其此番前来诈降的真实意图,我早已洞若观火!我之所以如此行事,不过是将计就计,要让他自以为得逞,而后再引蛇出洞,将其一网打尽罢了!”
夏侯霸闻言,更是惊疑不定,追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