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借水吊罐沟(1/2)
胡三拎着竹烟锅,走在最前头,后头跟着十来个年轻后生,肩上都挑着水桶担子。,我.的^书!城~ +更!新·最\全^山路不远,但坑坑洼洼,走得人气喘吁吁。
他们这支队伍,说不上浩荡,倒是一个个腰板挺直,像是打仗去似的。有人开玩笑:“村长,咱这一出阵仗不小啊,怕是要打水仗去?”
“呸!”胡三瞪了他一眼,“水仗哪那么好打,咱这是求人借水,可别张狂。”
前头风一阵阵吹,山坳间雾气未散。太阳吊在山腰,照得人脸发烫,担子一头水桶一头绳子,不重,却吊得人肩头酸麻。走着走着,有个后生实在忍不住,问道:
“村长,这吊罐沟……真会给咱借水?我听说这村人眼里只有钱,莫不真得掏银子?”
胡三“哼”了一声,烟锅磕在石头上一响,冒出点火星。
“借个水能要多少钱?顶天就点人情往来,咱这不是穷到叫花子了,再说了……咱清井又不是偷懒,是给全村办实事。”
“可人家吊罐沟那边,可不比咱……”另一个人小声嘀咕。
胡三没说话,脚步却快了几分,烟锅夹在指缝间,手背青筋起伏。后生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也不再多言,只埋头赶路。
吊罐沟村就在山背后一个凹进去的盆地里,四面山环水绕,说是沟,实则地势平坦开阔,不像老槐树村那般,房子一到雨季就潮乎乎的。.q!i`s`h′e\n/x·s..!c,o_m·
天色渐高,远远的,吊罐沟村的轮廓也清晰起来。红砖绿瓦,灰墙粉檐,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挂着一排排灯笼,有的晾在竹竿上,有的整整齐齐码在院墙边。
看得出,这村子的确比老槐树村富裕得多。
当然这也是跟他们村子有关,早些年皇帝还在的时候,这个村子就靠做出一手好灯笼的手艺,包下了皇宫里御用的灯笼。
解放后,村子里面的人继续靠着这门手艺做灯笼,把灯笼卖出去赚钱,如今是全村靠着这门手艺吃饭。
“啧啧,这屋子……全是红砖砌的。”
“还都有窗子……咱村一半人还住土坯房呢。”
“这灯笼,跟年画似的,个个红彤彤的……真不愧是灯笼村。”
胡三听着身后小伙子们嘀咕,神色却不见起伏,只低声道:“都收收声,一会儿别给人笑话了。”
几人赶紧闭嘴,脚步也收了些声响,生怕踩碎什么似的。
进了村子,却发现这吊罐沟怪得很。
明明是晌午,家家户户大门敞开,屋里透出灯笼的绛红光,但整条街上却一个人影都没有。鸡也不叫,狗也不吠,只有风吹竹竿上的灯笼,吱呀呀晃着响。_a-i/l+e·x^i?a*o~s_h`u_o~.\c¢o?m′
一个小伙子咽了口唾沫,小声说:“这……像不像那年腊月,老王家起事前的样子?”
“呸呸呸!”胡三回头瞪他一眼,“别乱说话!人家这村子富裕,白天都在屋里做灯笼挣钱,没空出来招呼人。别自己吓自己。”
他话虽这样说,自己却也忍不住皱起眉头。
按理说,这时节人家也该晒灯笼、翻材料、通风透气,哪有大门开着人都不见的理?
不过他到底是村长,咬咬牙带着人接着往里走,直到走到村中央一处两进宅子前才停下。
那宅子跟别家不一样,屋檐高起,门头刻着“黄府”两个黑漆金字,石狮子张着嘴,牙还镶着铜。
“就是这儿。”胡三吐出烟雾,整整衣服,走上前拍门,“黄村长在家不?”
门开了,是个穿灰布衣裳的人,脸圆圆的,眼神却机灵。他没让人进,转身便回屋通传。不多时,便听屋里脚步声响,一个穿青色绸缎长衫、腰里挂玉佩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正是吊罐沟的村长黄浩。
黄浩四十出头,头发梳得锃亮,脸白得有些过分。他一眼扫过胡三身后那些年轻人,眼神里带了几分打量,也有几分嘲弄。
“哟,这不是胡三兄弟么?稀客稀客。今儿个怎的带着人上咱这来了?”
胡三咳了声,拱手道:“黄村长,冒昧打扰了。咱们老槐树村的井出了点问题,临时缺水,想来借些水应个急。等咱井修好了,一定登门道谢。”
黄浩嘴角动了动,眼神却冷了几分。
“借水啊?”他慢悠悠地说,“这年头,水可金贵啊,山里泉水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你们一来就是十几口子人,一个人一天要喝多少,谁说得清?我这也是村子里带头的,不能不替乡亲们算账。”
胡三脸色微变,还没开口,身后一个年轻小伙就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火气:“啥叫算账?咱们是邻村,有难处借点水也不行?你们这井又不是金子打的!”
黄浩脸一沉,盯着那小伙看了几眼,冷笑道:“你们老槐树村井坏了关咱什么事?我这井,是我们村几代人修的,就算是金子打的也不稀奇。水嘛,可以借,一人一块钱,少一子儿都个不行。”
“你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另一个小伙子也怒了,扛着扁担就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尸解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