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三代单传(1/3)
“同志,请帮忙抓药!”
项云拿到酬金并未离开,转而前往另一侧的抓药区域,从怀中取出一张草纸递给学徒。?z¨x?s^w\8_./c_o.m-
这是清晨出门时祖父交给他的,嘱咐卖掉灵芝后,参照这张清单抓几副药回去。
“需要抓多少副?”学徒看过草纸内容后询问。
“每副药多少钱?”项云再次发问。
“让我算算!”
学徒拨弄起身旁的算盘,一阵清脆声响后答道:“一副六毛八。”
“那就先抓十副吧!”
刚收入五十五块六毛,此刻手头还算宽裕。
他知道这药的作用,幼年时家中也曾使用,属家族世代相传的秘方,据传可强身健体、强化筋骨。
抓完药后,项云继续逛街,进城不易,须购齐家中所需物品。
庆幸的是,当时票证尚未如后来般繁杂,不少商品仅需现金即可购买。
起初发行票证时,仅有粮票、煤票、布票、油票等几种,首到六十年代后,票证才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从小物件如火柴票到大家电如缝纫机、自行车等,几乎所有商品均需凭证购买。
农村地区甚至有专门的尿票、粪票,化肥兴起前,以粪尿制成的有机肥尤为重要。
一个小时后,项云端出现在公共汽车站。
他双手提满东西,有大铁锅、搪瓷盆、暖水壶,还有茶叶、酒、烟、糖葫芦和点心等杂货。
清晨来时搭的是运煤车的顺风车,但回去不便,又携带这么多物品,步行显然不可能,所以他只能到车站等候。
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城区线路增加了几十条,郊区班车也逐渐增多,几年前便有了通往煤头沟的公交。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售票员的声音传来。
这里的方言语速快时容易吞音,比如“装垫儿台”“派出所”“炒鸡蛋”,若非项云端己在此生活半年多,恐怕难以听清。
“有月票吗?”售票员询问。
“没有!”项云端摇头回应。"月票”即包月购票,分“郊学”“市学”“郊工”“市工”西类,“学”为学生票,价格较低,“郊”代表可乘所有公交,“市”则限于市区公交。\鸿!特+晓*税~蛧′ _蕪\错~内′容¨
对频繁乘车者来说,月票很划算,“郊工”票每月仅三元。
“到哪一站?”售票员再次发问。
“终点站,煤头沟。”项云端答道。
“五毛钱。”售票员接着说。
项云端付了车费,在后排找到座位安置好物品,才安心等待。
车窗外的汽车站依然热闹,公交种类繁多,既有民国遗留下的凸嘴道奇车,也有最新出厂的“五七式”国产公交,有的靠烧煤驱动,有的则使用煤气瓶,形态各异。
等待许久后,车终于启动了。
市区路况尚佳,出城后便变成土路,越走越糟,一路颠簸。
约两小时后,抵达终点站。
“以后有钱了,一定得买辆自行车,坐这种车太遭罪了。”下了车的项云端感觉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虽然后面拉煤的车同样颠簸,但空间宽敞,比公交车强得多。
公交车上人满为患,挤挤攘攘,不少人因晕车呕吐,场面混乱不堪。
从煤头沟车站到梁家庄还需步行西五十分钟,项云端到家时己近黄昏。
他家位于村子东头,是进村的第一户,三合院式的建筑,土木结构,茅草屋顶,木篱笆围成的院子。
房屋较新,仅建成五六年的样子。
门外有一棵大柳树,树荫下有个老人正乘凉。
“孙子回来啦!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听到脚步声,老人回头看到孙儿,急忙接过几件物品。
“爷爷,先进屋吧,您要的药材我全买回来了。”项云端说。
眼前这位佝偻着背、其貌不扬的小老头便是他的爷爷项存保。
“看你这副模样,那朵灵芝肯定卖了个好价钱吧!”老人一边走一边问。
“卖了五十六块呢,比我预想的多。”项云端答道。
“不错嘛,赚得不少。”
两人边聊边进了院子。
一位中年妇女正蹲在院子洗衣,忽见项云端走近,忙放下手中活计,关切地问:“大儿子,一切可好?没遇到麻烦吧?”
此妇人便是项云端的母亲梁红花。/x^g_g~k.s~.~c¢o′m?
“娘,没什么事,事情办得很顺利,还有件好事呢!”项云端眉开眼笑。
过去,他是个孤儿,在孤儿院长大,从未体会过亲情,却早早尝尽世态炎凉,渐渐形成了孤僻、自卑、自负又冷漠的性格,略显阴郁。
重生后,经历生死,与过往彻底诀别,他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在项家这半年,爷爷慈祥,父母疼爱,弟妹间也相处融洽,他终于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很快便融入这个家庭。
“啥好事呀?”梁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从杀猪开始强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