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四合院:我本来只想当个厨子 > 第180章 首长的嘱托,老丈人的心情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0章 首长的嘱托,老丈人的心情(1/3)

目录
好书推荐:

1973年腊月廿三,北京的风卷着雪粒子往外交部三楼的窗缝里钻。`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

陈局长刚在新办公室坐下,屁股还没捂热那把带补丁的藤椅,秘书小李就敲门进来。

中山装领口的布补丁与制服颜色相差半度,一看就是自家婆娘连夜赶工的:

“领导,中办来电,首长要见您,车在楼下等着。”

搪瓷杯里的茉莉花茶刚泡上,茶叶在水里打着旋儿。

陈局长望着窗台上“为人民服务”桌布,边角磨得发白,想起上周在北省公安厅移交工作时,老战友欲言又止的模样。

调令来得急,盖着中办的红章,连办公桌上的台历都没来得及换,还停留在1972年12月——那是他在北省的最后一个月。

“走吧。”他摘下磨边的老花镜。

黑色轿车驶过长安街,轮胎碾过积雪的“咔嚓”声格外清晰。

路过人民大会堂时,司机突然右转,朝中南海方向驶去。

陈局长注意到街角的警卫换了新枪套,56式步枪的刺刀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比北省的戒备森严许多。

他摸了摸中山装内袋,里面是秀兰今早塞的炒花生,用旧报纸包着,油墨印着“批林批孔”的社论。

会议室的暖气片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像台年久失修的老钟。

老首长靠在藤椅上,灰毛毯滑到膝弯,露出洗得发白的棉裤。

藤椅扶手的牛皮裂开三道缝,露出底下暗褐色的藤条,陈局长认得这是1945年七大时的旧物,比自己的党龄还长。

“小陈啊,坐。”

老丈人比首长小了快20岁,这”小陈“叫得亲切。

老首长咳了两声,手背上的老年斑在灯光下格外明显。他指了指对面的木椅,椅面上还留着前任主人的体温。

陈局长刚坐下,茶几上的搪瓷缸便被推过来,缺角处泛着经年的茶垢:

“还是你爱喝的茉莉花茶,福建的同志捎来的。”

寒暄了两句北省的气候,老首长突然正色,枯瘦的手指敲了敲牛皮纸袋:

“明人不说暗话,调你回来,是要办件大事。,w′u+x?i¢a+n+g′l`i-.,c¢o!m`”

纸袋打开,一张泛黄的照片滑出半角,边角用红笔标着“绝密·1973”。

照片上,何国强穿着半旧的蓝布工装,站在轧钢厂招待所门口,二八杠自行车把上挂着个磨破的帆布包。

陈局长认得那是1962年的款式,当年秀兰刚怀上老大,这小子总说“招待所忙”,却不知早就在香江注册了炎黄影业。

“他现在是香江的‘娱乐教父’。”

老首长声音放轻,像怕惊醒什么,

“掌握了90%的院线、还有一家电视台,还有印刷厂、出版社。但奇怪——”

他指尖敲了敲照片,“没有一笔外资,资金像从地里冒出来的,哦还控股了一家规模不小的银行。”

陈局长喉结滚动,想起1963年秀兰抱着半罐奶粉惊喜的模样:

“国强说招待所来了北方客人,剩的奶粉让拿回家。”

奶粉罐上的英文标签被撕得干干净净,原来“北方客人”竟是香江的货。

老首长突然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像块糙石:

“中英就要建交了,香江是窗口。他能在英国人眼皮子底下站稳,不容易。但有人想撬墙角,说他是‘资本家代理人’。”

窗外的风撞在玻璃上,陈局长看见老首长袖口露出的补丁,和自己中山装下的那块针脚相似。

“我们只要他心向祖国。”

老首长松开手,往毛毯里缩了缩,

“你是他丈人,比我们好说话。别逼他,别查他,让他知道——”

“祖国念着他的好。那些事……”声音突然放软,

“私事别管,只要他的报纸多登点咱们的好事,电视台多放《地道战》,比什么都强。”

陈局长盯着照片里何国强袖口的面粉印,突然想起去年在北省,有人举报“神秘华侨”捐了十箱盘尼西林,解了疫区的急。

原来那“华侨”,就是天天在西合院糊窗花的女婿。

“明白。”他点头,指甲掐进掌心,

“不让他觉得被监视,只让他知道,家里人盼着他。¨暁^税*宅. /已¢发′布?醉~欣/璋.洁~”

老首长笑了,咳嗽着从纸袋里又抽出张纸:

“这是他近三年的捐赠清单,医院、学校、孤儿院……”纸页在暖气声中轻颤,

“你看,他给轧钢厂的孩子们编教材,第一页写着‘我们是中国人’。”

陈局长接过纸,油墨味混着茉莉花茶的清香。

远处传来中南海的钟声,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

他突然懂了,为何首长选他——这不是监视,是托付,托付给一个能把“女婿”和“革命者”两个身份拧成一股绳的老战友。

“去吧。”老首长挥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我本来只想当个厨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