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军器改良(1/3)
西山,炼钢工坊。?2`8-看·书¨网\ ?免!费¢阅*读?
宋应星手捧几卷泛黄的古籍,《武经总要》、《梦溪笔谈》上的零星记载在脑海中盘旋。焦炭炼铁已成,但这“钢”,却如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得见,摸不着。
“先生,这火候,到底如何是好?咱们试了猛火,也试了文火,加了焦炭,减了焦炭,可炼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对劲。”
一个满面烟火色的老匠头,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疲惫,指着炉子。
“有时候,火太急,铁水看着旺,一冷下来就脆得跟冰块似的。有时候火候不足,它又软塌塌的,提不起来。”
宋应星摩挲着一块废钢,其上裂纹密布,像蛛网一样。
“你说得不错。不是硬如顽石,一敲即碎,便是软如烂泥,不成气候。这几日,废掉的料,比炼成的铁还多。”
抬头望向炉膛,那里曾喷吐出令人振奋的铁水,如今却成了吞噬心血的巨兽。
“古法云,百炼成钢。书中只说反复锤炼,可这‘炼’字,究竟藏着多少玄机?是火候的玄机,还是配比的玄机?或是捶打的次数和力道?古籍上语焉不详,只留一个‘炼’字,让我等苦苦揣摩。”
另一个稍年轻些的匠人也叹了口气:“先生,咱们是不是路子走错了?这焦炭炼铁是成了,可炼钢,会不会是另一码事?或许,这焦炭,就不适合炼钢?”
宋应星摇摇头:“焦炭火力猛,持久,按理说,该是炼钢的好料。问题,定然出在咱们还没摸透它的脾性,没找到正确的法门。”
几名工匠垂头丧气,工坊内一片死寂,只有风箱偶尔发出的疲惫喘息。
周涛带着几坛好酒和一些酱肉踏入工坊时,看到的便是这般景象。
“宋先生,诸位师傅,这是怎么了?一个个愁眉苦脸的。莫不是被这铁疙瘩给难住了?”周涛将酒坛和油纸包的酱肉放在一旁的旧案上。
宋应星勉强挤出一丝苦笑,指着地上的废品。
“公子见笑了。何止是难住,简直是束手无策。这钢,着实难炼。铁水是出来了,可要让它脱胎换骨,变成公子想要的百炼精钢,却始终不得其法。这些,都是这几日的‘成果’。”他踢了踢脚边一块扭曲的铁块。
周涛拿起一块废钢掂了掂,又看看宋应星布满血丝的眼睛,再看看周围匠人们脸上的灰败。¢n′e-w!t¢i^a′n.x_i!.!o·r-g·
“宋先生,具体是哪些地方不顺畅?可否说与我听听?虽然我不懂炼铁炼钢的细致功夫,但旁观者清,或许能想到些什么。”
宋应星叹了口气:“公子有所不知。这铁炼成钢,关键在于去其杂质,增其刚性。咱们试过增加炉温,以为高温能烧尽铁中芜杂,可结果,铁是纯了些,却也失了韧性,一碰就裂。也试过降低炉温,慢慢炮制,可炼出来的东西,又绵软无力,与熟铁无异,甚至更糟。”
“那古法上是如何记载的?先生不是一直在研读那些典籍吗?”
“古法提及‘炒钢’,需将生铁置于高温下反复翻炒,使其脱碳,再渗碳。也提及‘灌钢’,将生铁熔化,浇淋于熟铁之上,使其互补。
这些法子,咱们都试过,或是依样画葫芦,或是稍作变通。但炒钢耗时耗力,所得甚少,且品质不稳。
灌钢之法,更是难以控制,十炉里难得一两炉堪用的,即便成了,那钢性也时好时坏,难以捉摸。”
宋应星眉头紧锁,“似乎总差了那么一点火候,或是少了一道关键的工序。”
周涛沉吟片刻:“宋先生,我有一拙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子但说无妨,学生洗耳恭听。”
“依先生所言,问题似乎在于如何让铁既纯净,又不失其韧,还能增其刚性。”
宋应星点头:“正是如此。温度稍高,铁性便脆。温度稍低,又不成钢。时间长了,恐过犹不及。时间短了,又功亏一篑。其中的分寸,最是难以拿捏。”
周涛继续道:“那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既然熟铁质软,生铁质脆但硬,是因为两者含炭多寡不同。那我们炼钢,是不是就是要让熟铁,或者接近熟铁的料,在高温之下,重新‘吃’进一些炭?而且要让它吃得恰到好处,吃得均匀,而不是像生铁那样吃得太多太猛?”
宋应星听着,起初只是习惯性地点头,听到“吃进一些炭”、“吃得均匀”时,他眉头微微一动,摩挲废钢的手指停顿了一下。
周涛见他神色有异,接着说:
“就像人吃饭,不能饿着,也不能撑着,要细嚼慢咽,才能身强体壮。这铁料,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法子,让它在炉火中,慢慢地、均匀地吸纳焦炭中的精髓,而不是囫囵吞枣?”
宋应星浑身一震,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电光劈中,眼神中骤然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先前眉宇间的愁云似乎被这光芒驱散了不少。?精*武`小\说_网` _无^错.内`容_他喃喃自语:
“吃炭……均匀……高温之下……”他猛地抬起头,看着周涛,眼中带着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薪火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