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西山皇家银行(1/2)
乾清宫外,周涛静立等候。!q~i_u?s*h¨u,b.a+n/g_.,m^e*
日影西斜,紫禁城的宫墙投下长长的影子,如同压在人心头的巨石。
蜂窝煤一案虽了,钱三等人伏法,京城看似恢复了平静。
但周涛心中清楚,这不过是癣疥之疾。
真正盘踞在大明肌体之上的巨蠹,如晋商八大家那般,仍在暗中吸食着帝国的骨血。
那些人,才是动摇国本的祸源。
若想彻底扭转乾坤,仅仅是改良军械、推行新煤,还远远不够。
必须要有更深层次的变革,触及这个王朝的根本。
比如,钱。
一个内侍碎步而出,躬身引他入内。
周涛整了整衣冠,踏入乾清宫。
暖阁内,崇祯皇帝正烦躁地来回踱步,地上散落着几片碎瓷。
“参见陛下。”
崇祯皇帝猛地转过身,脸上怒气未消。
“周涛,你看看,看看这些奏疏!就因为那蜂窝煤的事,多少言官借题发挥!说朕偏袒外戚,说你西山跋扈!朕杀了钱三那伙奸商,他们还不依不饶!”
他一脚踢开脚边的一本奏疏。
周涛上前几步,拾起那本奏疏,看也未看,便放到一旁。
“陛下,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要说,便由他们说去。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蜂窝煤如今在京中已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物件,百姓心中有杆秤。日子久了,那些闲言碎语自然就散了。”
崇祯皇帝胸口起伏,显然气得不轻:“散了?朕看他们是越说越起劲!今日早朝,御史张纯就差指着朕的鼻子骂了!说朕不恤民情,纵容外戚垄断民生!还有那给事中李廉,说什么西山之煤,利虽小,其害大,长此以往,必使民怨沸腾!真是岂有此理!”
周涛微微一笑:“陛下息怒。言官嘛,风闻奏事是他们的本分,有时候说话是难听了点,陛下听听便罢。′e/z-l^o·o_k\b,o\o/k/.¨c!o`m′为这点小事气坏了龙体,岂非更称了某些人的意?”
崇祯皇帝重重哼了一声,在御案后坐下,语气稍缓,却又转为忧虑。他拿起桌上一本翻开的账簿,只看了一眼,便又烦躁地合上。
“罢了,不说这些。朕今日叫你来,是有另一桩烦心事。国库……又空了。各地军饷、赈灾,处处都要用钱,朕这内帑,也快被掏干了。”
他脸上满是疲惫,指了指那账簿:“你自己看吧。户部尚书前日哭着来见朕,说再挤不出银子了。可边关的军报雪片似的飞来,哪个不是催饷的?朕……朕真是焦头烂额。”
周涛心中一动,机会来了。他接过账簿,略微翻看,上面的赤字触目惊心。
“陛下,臣斗胆。说起这钱粮之事,国库空虚,固然与连年征战、天灾人祸有关,但亦与我大明钱法不彰,有莫大干系。”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钱法?我大明的钱法,自太祖起便定下了,用银用钱,有何不彰之处?”
“陛下可还记得大明宝钞?”
崇祯皇帝一怔,随即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与无奈:“宝钞?那不是早就成了废纸一张?提它作甚。当年太祖高皇帝推行宝钞,本意是好的,奈何……唉。朕听闻,洪武年间,一贯宝钞尚能兑换白银一两,可到了后来,一贯宝钞连买一斗米都不够,百姓视如敝屣。”
“陛下圣明。”周涛躬身,“宝钞之所以失败,并非纸币本身之过,而是方法不当。”
崇祯皇帝来了些兴趣,身子微微前倾:“哦?此话怎讲?朕也曾看过些记载,只说是滥发无度,以致民不信用。莫非还有其他缘故?”
“陛下所言正是其一。所谓滥发无度,便是朝廷缺钱之时,便只管印制宝钞,而不顾市面上是否需要这许多。其二,宝钞发行之初,未曾有足额的准备金作为支撑。′鸿?特¨小\说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何为准备金?便是要有等值的金银、铜钱或粮食布匹等实物作为抵押。百姓拿着宝钞,随时可以去官府兑换成这些实物,他们才会相信这纸片是有价值的。可当初,宝钞发行,官府可曾备下足够的金银供百姓兑换?”
崇祯皇帝皱眉思索:“似乎……并未提及此事。只说一体通行,民间不得拒用。”
“正是。百姓拿着宝钞,却换不回真金白银,这纸,与寻常纸张何异?其三,便是宝钞印制粗劣,防伪极差,民间私印伪钞泛滥,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宝钞信誉荡然无存。一张真钞尚且不值钱,何况是假钞满天飞?”
周涛看着崇祯皇帝逐渐凝重的表情,继续说道:“这宝钞,就如同一张借条。朝廷向百姓借钱,打了这张借条。可若这张借条,既不能随时兑现承诺,又越打越多,最后甚至连谁打的都分不清,那它自然就成了一张废纸。”
崇祯皇帝听得入神,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暖阁内一时只有周涛平稳的声音。他叹了口气:“听你这么一说,这宝钞之败,确非偶然。只是,这纸做的钱,终究是虚的,如何能比得上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薪火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