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西山皇家银行(2/2)
?”
“若能善用纸币,其利远大于弊。”周涛话锋一转。
“利在何处?”崇祯皇帝追问,眼中带着几分审视。
“其一,便于流通。陛下试想,若有大宗交易,动辄成千上万两白银,运输何其不便,途中盗匪觊觎,押运兵丁耗费,损耗亦大。若用纸币,一叠在手,轻便快捷,岂不省却许多麻烦?”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此言倒也有理。朕也听闻,江南富商往来,携带银两,确有诸多不便。”
“其二,便于朝廷掌控财权。若纸币成为主要货币,朝廷便可通过控制纸币发行量,调控市面上的银钱流通,稳定物价。甚至可以集中财力,用于军国大事。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银钱散于民间,朝廷用度,处处掣肘。”
“掌控财权?”崇祯皇帝眼神一亮,“你的意思是,朝廷能更容易地把钱收上来?”
“非是强行收取,陛下。而是当纸币通行无阻,百姓信任之时,朝廷发行纸币,便等同于将市面上的部分金银置换出来,集中到朝廷手中。此乃无形之税赋,却不伤民。其三,可节省金银铜等贵金属的损耗。铸钱本身便有磨损,流通日久,份量渐轻。若用纸币替代部分金属货币,则可将这些宝贵的金属用于更紧要之处,譬如……铸造精良的火器,或是充作国库储备。”
崇祯皇帝眼中光芒闪动,他仿佛看到了一条解决财政困境的新路。他忍不住站起身,又踱了几步。
“其四,若纸币印制精良,防伪得当,由朝廷统一发行,并以国家信用担保,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兑换,则百姓必然乐于使用。如此,朝廷便能源源不断地获得一笔稳定的财源,用于赈灾、练兵、兴修水利,何愁国库空虚?”
崇祯皇帝只觉脑中轰然作响,往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局,此刻竟有了豁然开朗之感。他看着周涛,心中暗道:此子之见,远超凡俗,几如洞悉数百年兴替玄机一般!这等经世济民之策,朕前所未闻!
“周涛,你所言……匪夷所思,却又字字在理!”崇祯皇帝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若真能如此,我大明财政,或可起死回生!只是……这纸币,当真能让百姓信服?万一……万一又重蹈宝钞的覆辙,朕……朕这张脸,可就真没地方搁了。”
周涛趁热打铁:“陛下,臣有一策,或可一试。臣请旨,在西山开办一家‘西山皇家银行’,专门负责印制和发行一种新式纸币,暂名‘龙元’。此龙元以皇家信用为担保,初期可与白银、铜钱按固定比例兑换。譬如,一龙元可兑白银一钱,或铜钱一百文。待龙元流通稳定,百姓认可之后,臣愿将此银行及所有印钞铸币之权,完整无缺地移交户部,归国家所有。臣绝不从中牟取分毫私利。”
“西山皇家银行?”崇祯皇帝反复咀嚼着这个新名词,眼中既有期盼,也有疑虑,“皇家银行……这名字倒也气派。只是,此事体大,若再蹈宝钞覆辙……”他面露忧色,“你说的准备金,从何而来?朕的内帑,已是捉襟见肘。户部更是空空如也。”
“陛下放心。”周涛语气坚定,“臣有十足把握。印制新钞,技术为先。臣会用上最好的纸张,最精密的图案,最难仿制的油墨,以及……臣独有的一些防伪之法,确保伪钞难以遁形。至于准备金,西山如今蜂窝煤、精钢等产业,日进斗金,可先以此为基。陛下亦可从内帑之中,拨付一部分金银,不必太多,只需向天下人昭示皇家之信即可。发行之初,严格控制数量,绝不滥发,并储备足额准备金,确保随时可以兑付。信誉,是纸币的生命。只要百姓拿着龙元,能在银行随时换到足额的银钱,他们便会信。”
崇祯皇帝沉吟良久,又问了许多关于准备金的筹措、兑换的流程、防伪的具体细节,周涛一一对答如流,许多经济学原理,虽换了说辞,却也让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
“你说的那些防伪之法,真能管用?宝钞当年,就是毁在假票太多。”
“陛下,臣所用之法,非但图样繁复,更有肉眼难辨之暗记,非特殊方法不能察。所用纸张油墨,亦是特制,寻常作坊,绝难仿冒。便是宝钞局的老匠人,若无臣之指点,也休想仿出一张来。”
“好!”崇祯皇帝猛地一拍御案,“此事,朕准了!依旧不必经过内阁,朕给你中旨,你放手去做!钱粮之事,关乎国运,拖延不得!”
他随即提笔,写下一道中旨。
“陛下,印制新钞,需能工巧匠。臣听闻,当年宝钞局虽已荒废,但其编制尚在,或有一些老匠人尚在人世,他们于印制一道,总有些经验。”
崇祯皇帝道:“朕即刻下令,将宝钞局所有工匠,无论老少,全部调拨给你西山银行调用!他们若能将功补过,亦是一桩美事。朕再给你一道密旨,若有不从或怠慢者,你可先斩后奏!”
周涛接过中旨,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臣,遵旨!必不负陛下厚望!”
他退出乾清宫,脚步轻快了许多。
不想错过《薪火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