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天雄军扩编(2/2)
至于高级将领之任免,事关重大,仍需陛下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共议,非参赞一人可定。思想教化,此乃固本培元之举,至关重要,能使士卒知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凝聚军心,稳固军魂。粮饷监督,更是杜绝克扣、贪墨之良方,能让士卒吃饱穿暖,心无旁骛。”
孙承宗转向周涛,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与期许:“周大人所言,参赞由都察院或翰林院拣选清正忠直之臣担任,老臣以为,此法可行。
然翰林清流,或未历军旅,于军中实务恐有隔阂。老臣斗胆建言,亦可考虑从军中选拔一些久经战阵、品行端正、略通文墨、且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宿将担当。他们更知军情,熟悉军中运作,与将帅沟通或更为顺畅,不至因隔阂而生误会。”
周涛躬身:“孙老大人所言极是,晚辈先前思虑确有不周。若能从军中选拔德才兼备之人,内外结合,则参赞之选,更为得人。晚辈受教。”
崇祯皇帝听着,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他用指节轻轻敲击着御案,殿内一时只有炭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孙先生之意,是此法可行,但需细化,且用人得当?”
孙承宗:“正是。凡事有利有弊,新法推行,尤需谨慎。老臣以为,可先择一军进行试点。譬如,卢象昇卢大人所练的天雄军,如今驻扎京畿近郊,军纪严明,士气高昂,战力不俗。
卢大人为人忠勇果敢,治军有方。若以此军为试点,选派得力之参赞辅佐,逐步摸索,加以完善此制,待行之有效,再行推广,或可见成效。”
崇祯皇帝目光一闪,似有所动。卢象昇,天雄军。
“卢象昇的天雄军,其人其军,确有可称道之处。”他沉吟片刻,眼神在阶下群臣脸上一一扫过,心中已有了计较。“诸卿所言,皆是谋国之言。军制改革,积弊已深,非一朝一夕可除,亦不能因噎废食。朕意已决,军事改革,势在必行!”
他猛地站起身,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即刻起,扩编卢象昇的天雄军,暂定两万人。仍称天雄军,由卢象昇任主将,负责练兵与指挥作战。”
“陛下圣明!”孙承宗率先躬身,其余诸臣亦随之附和。
“至于军纪参赞一职,”崇祯皇帝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周涛身上,又转向孙承宗,“朕思虑再三,便以史可法担任。史可法为人刚正不阿,素有清名,且在兵部历练过,知晓些军务,堪当此任。孙先生以为如何?”
孙承宗略一沉吟:“史可法其人,老臣亦有耳闻,确是忠贞之士。只是其人刚直有余,圆融不足,若与卢象昇这般同样刚烈之人共事,还需陛下多加提点,使其二人同心同德,方能成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孙先生所言甚是,朕会亲自召见他们二人,晓以利害。”他又看向周涛:“周卿,你既为此策倡议者,这试点之事,便由你兼任监军,负责统筹协调,协助卢象昇与史可法,务必将此事办好。所需钱粮军械,西山可先行垫付,户部随后设法补齐。试点若成,你当居首功。”
周涛心中一动,监军?这权力可不小,既是监督,也是支持,更是陛下的耳目。“臣,遵旨。必不负陛下厚望。”
崇祯皇帝最后补充一句,声音不高,却分量极重:“扩编后的天雄军,其大营便设在西山脚下。一来便于周卿就近监察,随时掌握进展;二来……此地京畿要冲,亦需一支强兵拱卫,以策万全。”
李标、张缙彦等人心中皆是一凛。将一支新编练的精锐之师放在西山,由周涛这个外戚兼新兴权臣就近“监察”,这位置,这安排,太敏感了。陛下的心思,越发深不可测,令人难以捉摸。
周涛垂首,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西山脚下好啊,离自己的各项产业都近,粮草军械的补给、新式武器的试验,都方便得很。
不想错过《薪火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