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6章 怕鸾台诏,只许描眉睡(二)(3/4)
她动作自然,不带迟疑。修长的手臂从我腰侧绕过,脚尖轻踏虚空,便破风而起,转瞬之间升入夜幕。我感觉到她的气息平稳,体温不高不低,呼吸之间无半点混乱。
我靠在她怀里,没有说话。夜风拂面,带着山谷的湿冷和矿石的硝气。城市的灯火远远在地平线另一侧亮起,像是一种回避不了的隐喻。
归程中我一首在思考。
这一切的发展轨迹,早在预料之中。组织的发展一旦突破单点扩散,其结构本身就具备了自我扩张的趋向。需求意识通过实践积累逐渐显性化,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在合作中提升,资源动员与权利主张是紧随其后的过程。
问题在于,旧有统治结构是否为这种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
柳如烟的行为显示出有限的调和能力。她能接受秩序变化,却抗拒权力松动。对她而言,凡人的组织是工具,而非主体;凡人的劳作是资源,而非诉求。她有足够的智慧,却少了必要的共情。
而我,己无法再退回“善政”幻想的框架里了。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朝代的问题。这是灵力等级体系决定的深层分裂。这种结构下的秩序注定要压制通往平等的动能。
可若要暴力斗争,整个金吴的全部凡人劳工加一起,也不够个元神期杀的吧。
生产力和暴力都掌握在高级修士手中,就很,嗯,恶心。
凡人,修士,统治者,制度缝隙里的挣扎者,各有姿态,各有命数。
柳如烟飞得很快。她怀中那点温度,于我而言,并无多大安慰。
远处的皇宫在夜色中浮现,我收回目光。沉默地等待她将我送回那道无形的天幕之下。那座高楼林立的城市,将再次将我吞没。
我不知道未来是否还能推动更多。
但我知道,我不能停。因为这矿下、这山谷、这深夜中劳作的身影,还在一点一点地,证明一件事:只要有人坚持,就能撕开缝隙。
即使很小,也足够了。
回去后,我靠在床上,双眼望着帷帐顶端的细密绣纹。
柳如烟己经入睡,她的头枕在我手臂上,身体贴得很近。呼吸有些急促,面颊时不时抽动两下。她今天又开始说梦话了。
她梦中总有焦灼的影子,不规律地喊几句我听不清的句子,有时夹杂几个朝政上的名字。她从未在醒后提过,问她,她也只说是些杂梦,不必当真。
但我记得她说过的词语。那些词不是随意的呓语,而是政务中常出现的事物、人物和策略。她梦里仍在算账。
我没睡意。近来常如此。身边的温度虽在,心里却始终冷静得过分。身在这间奢华寝宫,感官仿佛被分割在另一个空间,我常这样躺着,闭目,观想未至之地。
这种时候,脑子最清醒。
我想着檀陀林与乾闼阁。
作为大陆三大强权之二,这两个名字在我脑中停留己久。它们从未与我有过实质交集,却在卷宗、传闻、奏折中反复出现。
说起来,据我判断,他们的起源同金吴一样,皆可追溯至那传说中的赤莽洲上古仙国。
我倾向于认为,无论是金吴王朝的先祖,还是檀陀林与乾闼阁的开创者,自那里带出了碎片化的传承、技艺与观念。这些残片经过本地化改造,成为他们立足至今的根基。
金吴王朝与那片远东之地之间横亘风罡原。
灵气紊乱,气候剧变。常年不适于开拓,也未设官方驿路,文书往返几乎要靠少量空行修士承担。风罡原像一道屏障,把两侧人群切割开来。也因为这道地理隔离,那两地的制度、传承、社会结构自成体系。
他们的权力体系脱离了宗法世家的基本模式,更多依赖其他形式的权威维系,也就是宗门制。
檀陀林、乾闼阁与金吴王朝,在资源掌控结构上差异极大。我们这边的统治阶级以土地世家为核心。他们从灵脉中攫取资源,再通过附庸制支配下属家族,实现权力层级。法理上的合法性虽出自皇统,实质上仍是对土地的持续性占有与继承。
而檀陀林、乾闼阁两者对土地控制相对薄弱,因其自然禀赋较差,灵脉稀疏,仅靠进贡与资源流转维生。他们维系社会结构的手段,则依赖于宗门这种制度化组织。
宗门与世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人的筛选标准。世家侧重出身,宗门更看重修为、悟性、门规服从程度。宗门中的“师徒”关系,固然带有私密性,但比起血亲关系而言,更易被制度调控,也更能适应长时间的人员流动。师承关系可以更换、可以中断,却又能以灵魂誓契维持纪律。
就说檀陀林。那是一个宗教气息极浓的地区。
那里全民崇奉天神灵佛,教义混杂,制度森严。行走于各地的僧侣具备教化与监督双重职责,世俗权力往往服务于教派教义的运作。
其修士主要集中在炼丹、炼器两类工艺。据传他们掌握一系列秘术,能令死气转化、草木生灵回魂。与金吴王朝制式化的大宗法丹术相比,檀陀林的工艺显得阴诡、难以复刻。许多术式没有明文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异世变身:从农奴开始做仙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