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行行重行行(2/4)
好书推荐:
巷。巷尾有一圈柳条篱笆,一边的角落延伸出一片棚架,爬着青漫漫的瓠瓜叶。前方接近屋侧有棵高耸的木兰,此时花已落尽,叶子郁郁苍苍,像层层的青帘,覆在屋上。另一边角落则是三丛碧幽幽的竹子。
篱笆上的门用片片的木板扎成。后面三四间草屋,主屋西侧一间草棚。这就是明璘生活的地方。如果不是门前的人群,看不出一点迎新妇的喜气。感觉像走进另一间森森的青庐,继续着无尽的等待。门前站着那天在乐善寺见过的女人。明璘的阿娘。她的阿家。还是梳着月牙髻,左低右高,像意味深长的微笑。髻边多出二朵珠花,铜丝裹珍珠。红服黑裙,裙前露出的鞋头也是红的,爬着卷草纹绣。身边二个孩子垂手侍立。一男一女,是明璘的弟妹,她的小郎和小姑,模样很稚嫩。其余亲友随从不过七八人。车前铺上花毡,摆上马鞍。惠歌踏在毡上,跨过马鞍,来到前堂。宾主就席。有个人站在堂前说话,原来就是媒人明参军。几句祝词之后,新人交拜。厨人手捧铜盘,盘中一只黄澄澄的炙豚。片下肉来放进漆碗,新人执同一双漆箸食用。再从尊长开始行炙。侍婢送上来一个朱雀衔环双连铜杯。雀首衔一只薄而细的铜环,两只翅膀划着波涛的弧度滚下去又卷上来。翅膀下有两个酒杯,广口高足,杯缘和杯底各自连着雀身和雀爪。前面共食叫“共牢”,现在共饮叫“合卺”。听说合卺的意思是把瓠瓜剖开,一人取一瓢饮。现在这种方式少见了,都用这样一个双连杯,一人执一边,同时饮尽。杯里的酒有种辛香。似乎掺了生姜和肉桂。交礼完毕。侍婢领着二人进入堂后另一间草屋。意外的宽敞。二侧各开二扇直棂窗,窗外暮色沉沉。屋里东西不多,一张床,一张矮榻,三四个木箱。榻上一张木案,案上一盏短足陶钵油灯,在室内烘起一圈杏黄色的火光。跳跳的颤颤的火光。小红和从婢出去搬嫁奁。她把纨扇搁在榻上,转过身来看他。他也看着她,一双眼睛乌沉沉的,既熟悉又陌生。沉静的眼神令她局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总是令她局促。惠歌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问问他累不累?问问他明天的日程?听说今天交拜是成妻之礼,明天见舅姑是成妇之礼。汉人的习俗还有“看新妇”,就是在前堂停坐三朝,供内宾外客认识认识。毕竟汉人讲究一点的家庭,女子不能轻易见人,叔嫂之间亦不相见,要认识只能趁这个时候。+2¨3·d·a¨w¨e_n.x~u.e~.!c-o`m\但是北朝的女子习惯抛头露脸,少有这礼俗。沉默一直持续,惠歌逼着自己开口。她听见自己说:“你会恨我吗?”这句话迸出来,惠歌自己也吓一跳。这个问题从下聘开始就令她辗转反侧。如果娶她是他阿娘的意思,他中意的另有其人,那么他会恨她吗?如果他中意的是那个天仙一样的表妹,从此念念不忘,魂牵梦萦,那自己该怎么办?本来打算嫁进来先探探究竟再说,没想到她心里这么藏不住东西。现在这样问,却好像她存心破坏似的。当她正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解释的时候,听见明璘叹出一口气。轻得让她有种错觉,或许是窗外的风声。明璘说:“只怕是你会恨我。”惠歌一呆。明璘却笑了,对她莫可奈何似的。他开始介绍他家。厨室在东侧,水缸也在那里。厕室在西侧,驴棚后方。最后说:“你先休息。明早我再来看你。”人便走出去了。惠歌坐到榻上,长长吁出一口气。混乱的思绪,疲惫的身躯,令她困极。没仔细想为什么明璘要明天早上才来找她,或许前堂还有些亲友要打发。如果还在薛家,可能倒在榻上就睡了。如今初来乍到,不好恣意,打起精神整理嫁奁,摆设用具。直到夜深,她才更衣洗漱,熄灯睡下。隔日拜姑,奉上枣粟衣物。阿家的神色森冷。她十分疑惑。既然是她选的她,为什么不像喜欢她的样子呢?午后,惠歌来到书斋。书斋是一间用芒草白茅葺成的小屋,位于明家最后方,从前院看不见。没有门扇,左右二个窗几乎占去一半墙面,棂条的间隔约有一掌宽,窗上架着竹木短檐。站在门前,可以看见里面一条幽幽的走道,二侧书橱罗列。走进去才发现,左边的书橱后方靠墙摆着短榻,巧妙地避开门口和东侧窗口。榻边不远处有窗,方位对着明家后方的篱笆。窗上垂着薄薄的麻帘,拦住视线,筛进光线。明璘端坐在榻上,持纸写字。见她来了,用一个小巧的漆椟压住纸,笔搁上笔山。惠歌看看左右,睁大眼睛表示赞叹。问:“这些书卷全部都是你抄写的吗?”每一个书橱有四层架,架上书山累累。墙上或橱侧的空处还有用布巾捆起垂挂的书。墙角堆着藤笥,里面也是书。整间书斋看上去估计有上千卷。是不是要聚集这么多书才能有这么奇特的香味?像走进夏天的森林。还是因为书橱里放着许多木瓜?原来这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夫君来晚了我不要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