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5章 守望莱茵(1/8)
上一回咱们说到,盟军在经历了“市场花园行动”那场代价高昂的失败后,彻底陷入了后勤危机。?鑫_顽~夲-榊?颤¨ ^更¨辛?嶵.全^进攻的锐气被钝化,整条战线就像一辆没油的跑车,在德国边境前无奈地趴了窝。而就在盟军为补给“堵车”而头疼不已的时候,德军在防守大师莫德尔元帅的指挥下,奇迹般地稳住了阵脚,依托着那条破败的“齐格菲防线”和崎岖的地形,重组起一道坚韧的防线。
紧接着,盟军为了敲开德国的大门,一头扎进了两场血腥无比的绞肉机战役。第一场,是在德国古都亚琛的巷战。美军为了减少伤亡,采取了“美式战术”——用压倒性的炮火,将这座千年古城一块一块地夷为平地,最终拿下一座燃烧的废墟。第二场,则是在亚琛东南方的许特根森林。在这片被士兵们称为“绿色地狱”的战场上,盟军强大的技术优势被地形完全抵消,精锐部队被拖入了一战式的、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付出了数万人的惨重伤亡,却几乎一无所获。
这场森林里的噩梦,不仅耗尽了美军几个王牌师的鲜血,更致命的是,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吸住了盟军高层的全部注意力。他们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不断向这个无底洞里投入兵力,却浑然不觉,就在他们侧翼那片被认为“平静得可以用来练新兵”的阿登山区,一场足以颠覆整个西线战局的巨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积蓄。
1944年12月16日,凌晨5点30分。
笼罩在阿登森林上空的、死一般的寂静,被一声撕裂天际的巨响彻底打破。紧接着,仿佛是地狱的大门被猛然踹开,成千上万发炮弹发出令人胆寒的呼啸声,从天而降。从灵活的81毫米迫击炮,到能发出女妖尖啸般的“内贝尔”多管火箭炮,再到能让大地都为之颤抖的巨型铁道炮,德军沿着160公里长的前线,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的炮火准备。
驻守在施内费尔山区的美军第106步兵师,一群刚刚抵达欧洲没多久的“菜鸟”,被这突如其来的钢铁风暴彻底打懵了。那些覆盖着原木的深邃散兵坑,在最初的轰炸中为他们提供了一点可怜的保护,伤亡尚算轻微。然而,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
炮火刚刚向后延伸,数百道探照灯的光柱便猛地刺破了黎明前的浓雾和风雪,将美军的阵地照得如同白昼。这些光柱被云层和雾气反射,形成了一片诡异的、令人目眩的人造天光,让那些从掩体里探出头来的美国大兵眼花缭乱,几乎变成了睁眼瞎。
就在这片混乱与目盲之中,德军突击部队在坦克引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掩护下,如幽灵般从森林中涌出,发起了猛烈攻击。惊慌失措的美军士兵们,许多人甚至是穿着睡衣从睡袋里被踹醒的,冲出掩体,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通讯线路在第一轮炮击中就被炸得七零八落,师级指挥官艾伦·琼斯少将和他的下属们,从头到尾,都没能有效地掌握和控制住自己的部队。
恐慌,纯粹而非理性的恐慌,如同野火般在雪地里蔓延。一名美国记者后来描述道:“德军突破我军防线达80公里,他们涌向突破口,就像洪水冲进被炸开的堤坝一样。而美国人则沿着所有道路向西拼命逃跑。”
对于那些驻守在这片被他们戏称为“幽灵战线”上的美军而言,地狱降临了。这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血腥的一场战役的开端。阿登战役,或者说,更为人所知的“突出部战役”,就这样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了序幕。
选择阿登地区本身,就是一次心理和战略上的故技重施,一次对1940年那场震惊世界胜利的完美复刻。盟军最高司令部普遍认为,这片森林密布、道路稀疏的地区“不适合装甲部队大规模作战”,理所当然地将其视为一个“平静的战区”。这种判断,并非一种被动的假设,而是盟军兵力部署策略中的一个主动环节。他们放心地将这片区域用作修整在许特根森林被打残的部队和锻炼毫无经验新兵的“育婴堂”,防线因此也拉得极长,兵力稀薄得可笑。
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希特勒,一个身躯日益衰败的独裁者——他身形佝偻,面色苍白浮肿,双手不停地颤抖,不得不依赖着一整套药物鸡尾酒疗法来维持精力——却展现出一种钢铁般、近乎妄想的意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向在场的将军们,揭示了一个宏大到近乎疯狂的计划,代号“莱茵守望”。这个计划的目标简单粗暴:以雷霆之势,一举突穿盟军在阿登的薄弱防线,强渡马斯河,然后像一把烧红的镰刀,向西北方向猛地一挥,直捣盟军至关重要的补给港口——安特卫普。希特勒相信,此举能将盟军的战线一分为二,包围并歼灭在北方的所有盟军集团,并最终迫使那个他眼中“不自然”的英美联盟,缔结一份对德国有利的和约。
这份计划,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二战那些事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