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 写书、印书、出书真有小说里那么容易?(2/2)
你印了一本好书,就能“靠内容赚钱”?可惜,古代没有版权保护。
一本畅销书一出,隔月就被“对版”十几种;没有“着作权”概念,只有“谁刻谁是版主”;“精刻”“重刻”“补注”“删节”成盗版合法伪装;书商之间互抄成风,尤其是医学、农学、诗选类书,几乎无例外被抄烂;就连科举备考用书《五经正义》《古文观止》,也被数十家盗版抄售。
你主角想靠“内容致富”?呵呵,一印出来就被街头书坊盗走,半月内洛阳纸贵,全与你无关。
你有书,就能卖出去吗?错!
古代书籍销售靠三大渠道:
官方系统:太学、国子监、官学、科考专用书;
书肆分销:大城市设有“书局”、“书棚”,需高额进场费;
游走文人推销:举子、书僮沿路叫卖,靠面子搭售。
你主角如果不是儒林、贡生、进士,根本没有进入渠道的资格;你没有“书引”“版号”,就连书贩子都不会理你。
你要自印自卖?只能摆地摊,碰上“缉违队”还会被按“非法刻版”处罚。
印刷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你以为带来现代“活字术”“快速排印”就能改革出版?抱歉,古代的印刷问题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制度封闭:国家不想让“底层读书”;官府要管控“话语权”;士大夫要垄断“知识分子地位”;印刷是“控制秩序”的工具,不是“促进知识”的桥梁。
所以,不论你印刷多快、内容多好,只要你没有通天的人脉、完整的文牒、朝廷默许的出版资质,你的出版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生意还没做就被掐死。
书是国家意识形态,不是你发财的工具。在古代,书不只是文化消费品,更是政权和秩序的一部分。它受到的监管、审查、垄断、制度控制,远超任何一门手艺。
你穿越回去搞出版,不是文明使者,而是一个“涉嫌传播非正统内容”的可疑分子。
不是人人能印书,不是书书能卖钱,更不是印刷术能救国。
想靠书发家致富,先准备好文牒、银子、关系、人脉、备案,再问问皇帝今天心情好不好。
不想错过《历史不是爽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