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执宋 > 第44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3/4)

目录
好书推荐:

的“青苗强迫贷款”、“募役养肥胥吏”等问题。

此外,他还将后世张居正“一条鞭法”的赋税精髓、“考成法”肃清吏治的霹雳手腕,乃至他原本所处那个时代的一些制度,都与王安石详细讨论了一番。

这些大部分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良法。

原本历史上,王安石真的对其青苗法、市易法等诸新法推行中的重重弊端与民间嗟怨,毫无觉察吗?

未必,只是当时党争严重,在王安石眼中,对旧党哪怕丝毫的妥协,都可能被放大为全盘失序的崩塌前兆。

加之他那刻入骨髓的执拗,硬是不愿意承认错误。

今天徐修以“探讨”的名义,先入为主的与他聊了许多,日后他变法之时,或许就可以规避这些问题。

或许,千万黎庶,便能少受几分因不合适的法令而生出的苦楚。

又或许,无数生民,能避开那一场靖康之祸?

即便自己此刻骤然死于非命,世事己是不同。

此刻,历史的车轮,似乎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偏离。

徐修第一次感觉到了千年时光的重量。

......

垂拱殿东暖阁,早朝之后。

紫檀木大案上展开一幅汴河详图,用笔勾勒出拟试筑束水堤的河段。

文彦博身着紫色公服,手持玉笏,恭谨立于御案前。

他的身姿沉稳如岳,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久经朝堂的从容:“臣文彦博谨奏:今有治汴清淤、省费兴漕之良策,名曰‘束水攻沙’,恭请陛下圣裁。”

御座上的赵祯神色略显倦怠,连日来的西北边报与冗杂朝务实在令他疲惫。

他微微抬手示意继续,指尖却无意识地敲击着案上那方和田青玉镇纸。

文彦博深知官家忧虑,立刻点明要害:“汴渠淤塞年甚,年费清淤耗银不下百万贯,而漕船阻滞一日,损耗更以万计。”

“去岁至今,己有七批西北军粮因转运迁延,致环庆路诸军需支绌告急。”

他稍顿,加重语气:“此策若成,岁省帑币巨万,更使东南血脉畅通,西北粮秣无虞,实乃固本清源,一举两得之策。”

仁宗眸光微动,身体稍稍前倾:“何为‘束水攻沙’?宽夫细陈其要。”

“陛下容禀,”文彦博将手中玉笏轻点地图上拟试筑堤处,“汴渠淤积之主因,在于水宽流缓,沙沉难去。‘束水攻沙’之精髓,便在于于河床宽浅、淤积顽固之处,择势构筑石堤或木石混合束水窄埽,收窄河道,逼其水流湍急如箭!”

他手势比划收拢之状,“水流一疾,其挟沙裹泥之力骤增,自然将河底淤积冲刷而去。此法,乃借汴水自身之势,涤其自身之垢,不劳民力而功效自显。”

文彦博巧妙地避开“徐修”之名,以方案本身为核心:“工部与河渠司老吏合议,欲于汴口下游七里渡险段先行试筑。此处河床宽阔平缓,淤沙深厚,正可验其功效。试筑仅三百丈,耗资有限,风险可控。”

仁宗沉吟:“此策闻所未闻。束水攻沙,水流既疾,堤防可稳?汴渠乃运漕命脉,万一溃决,岂非得不偿失?”

文彦博早有准备,从容应答:“陛下虑及深远,圣明烛照。工部己议定三重应对之策,伏乞圣览——”

他示意内侍呈上札子。

赵祯大致浏览一遍,札子上所言三事:束水窄堤采用木桩打底、石笼护岸、三合土黏合之法加固基座,兼具柔韧与坚固。

此外,于束水堤外五十丈处,并行修筑一道高大土石遥堤。若遇特大洪水,可主动掘开遥堤分洪蓄水,保束水堤及核心航道无虞。

枢密院同时拟调禁军长驻工地,备土石、杉木、绳索等应急物料,随时抢护加固。

待官家看完后,文彦博最后亮出关键筹码,道:“此策初闻虽奇,然经政事堂和枢密院两府详参,皆言暗合水性至理,非凿空妄论。”

“工部积年老匠测算,若试筑奏效,岁省清淤之费当在五十万贯以上,更可解放十万河工归农桑。值此国用艰难、西北悬危之际,凡有一线可省国帑、固国脉之良机,臣不敢不冒昧力陈!”

赵祯的目光长久地流连在汴河图与那份详实的札子上。诸位重臣的背书,以及文彦博精算出的巨额省钱数字,显然极具分量。

他缓缓抬首,看向文彦博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探究:“此策创自何人?可是范卿弟子徐修?”

文彦博心中一惊,随即他也不矫饰,拱手坦然道:“陛下明鉴。此策确系徐修所献,然经工部河渠司诸吏反复推演,己成可行之法。”

赵祯脸上终于浮现一丝极淡的笑意,道:“朕就知道又是他。”

随即他的指尖在“准试”的朱批处悬停片刻,终是沉稳落笔:

“著工部河渠司,依议于七里渡试筑束水堤三百丈。枢密院调禁军一指挥听用。三司据实拨付物料钱粮。诸事以稳妥为要,切切谨慎。”

朱砂御笔在奏章末尾批下“试行察效,奏报”六个大字,复又补充一句:“徐修献策有功,其协理军器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执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