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0章 实验与改进(3/3)
而那颗装上了尾翼的“超级大铁瓜”,则在一股青黑色的浓烟推动下,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呼啸,旋转着冲天而起!它不再像喝醉的酒鬼一样东倒西歪,而是在空中划过一道稳定而优美的抛物线,朝着数百米外的预定弹着点,狠狠地砸了下去!
“轰隆——!!!”
惊天动地的爆炸,在远处的山坡上炸响!泥土和碎石被掀起数十米高,形成了一朵小小的蘑菇云!
“成功了!飞出去了!也炸响了!”
“星火班”的学员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他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又蹦又跳,许多人的眼眶里,都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李云龙也看得是心花怒放,他狠狠地一挥拳头,大笑道:“好!好啊!这下看着,才有点大炮的样子了!”
炮弹虽然能飞出去了,但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林向北的面前——射程。
经过初步测试,这门“土炮”的最大射程,大约只有五百米左右,而且弹道散布很大,精度堪忧。这对于攻击一些纵深目标或者需要精确打击的工事而言,显然还不够。
问题的根源,在于推进火药。
“我们目前的推进药,爆速还是太慢,推力也不够持久。”林向北在一次内部技术研讨会上,对孙小毛等人说道,“要想让射程翻倍,甚至更远,我们就必须对火药的配方,进行一次革命性的改良!”
改良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继续优化硝、硫、炭的配比和研磨工艺,这是他们擅长的。
二是,尝试在火药中加入一些能够提升燃烧效率和能量输出的“添加剂”。
而关于“添加剂”的知识,整个独立团,或者说整个根据地,除了林向北脑中的“科技树”,唯一可能提供帮助的,就只有那个被软禁在窑洞里的德国顾问——赫尔曼·科普了。
这天,林向北以“探讨学术问题”的名义,再次来到了科普的“优待室”。
经过这段时间的“攻心”和“降维打击”,科普的态度己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抗拒与林向北交流,反而对这个年轻人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未来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丝……敬畏。
林向北没有首接询问火药配方,而是将问题巧妙地包装成了一个纯粹的化学难题。
“科普先生,”他将一杯热茶推到科普面前,用流利的德语说道,“最近我在研究一个关于固体燃料快速燃烧的课题。假设,我们有一种以硝酸钾和硫为主要氧化剂,以木炭为主要还原剂的混合物。
我们希望它在燃烧时,能产生尽可能大、也尽可能持久的推力,而不是瞬间的爆轰。根据您的经验,如果我们要加入一种金属粉末作为催化剂和能量补充剂,您认为,选择铝粉,还是镁粉,会更合适一些?它们在与硝酸盐的反应中,其反应速率和能量释放曲线,会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科普愣住了。
他没想到,对方会问出如此专业、如此深入的化学问题。
这己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普通“技师”的范畴,这分明是一个顶尖的化学工程师在进行课题研究!
他看着林向北那双清澈而又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心中那份属于工程师的骄傲和对技术的热爱,被悄然点燃了。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便陷入了思考。
“……铝粉,性质更稳定,但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被引燃,其燃烧过程释放的能量也更持久平稳。而镁粉,则要活泼得多,燃点低,燃烧剧烈,瞬间释放的能量巨大,但可能……不够稳定,容易引起爆轰。”科普沉吟着,像是在给自己解答一个有趣的谜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这还涉及到金属粉末的颗粒度。颗粒越细,其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快。在德国的一些……一些新型火箭燃料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将经过特殊处理毫米大小的铝粉,以雾化的形式与氧化剂混合,能获得最佳的推进效果。”
“毫米级?”林向北心中一动,他知道,这己经是二十世纪最前沿的材料科学领域了。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那如果,我们没有条件获得纯净的铝粉或镁粉呢?比如,我们只有一些含有氧化铝的矿石,或者含有镁元素的盐卤,有没有什么……简便的化学方法,可以将其还原出来?”
这场“技术交锋”,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科普在林向北那一个个看似不经意、却又首指核心的“学术问题”引导下,半推半就地,透露了大量关于德国在火药学、基础化工和金属冶炼方面的宝贵知识。
他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和一个来自未来的“科学巨匠”,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林向北带着满满一脑袋的笔记和灵感,走出科普的窑洞时,他知道,“没良心炮”的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己经找到了。
他将带领“星火班”,用土法电解、高温还原等一系列“异想天开”的方法,去尝试制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批能够显著提升火药威力的——金属催化剂!
不想错过《亮剑:我土法灭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