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黄崖洞的铁匠炉(3/4)
陈浩拿起这个崭新的零件,递给孙师傅和王振国:“孙师傅,王总工,您二位看看。这机器干的活儿,尺寸是不是更规矩?棱角是不是更分明?表面是不是更光溜?”
孙师傅接过零件,对着油灯翻来覆去地看,又用糙手摸了又摸那光滑的棱角和均匀的表面,再想想自己手工锉出来的那些总带着点毛刺、尺寸也难免有点偏差的零件,半晌没说话。他不得不承认,这铁疙瘩干出来的活儿,确实更“板正”,更“规矩”。
“是…是更规整…”孙师傅瓮声瓮气地承认,但随即又提出疑问,“可…可这淬火咋办?车得再好,淬不好火,不顶用啊!您说的油淬…俺们…还有那‘洋油’…”
陈浩知道关键在这里:“孙师傅问得好!淬火是难关!咱们现在没条件搞那么精细。我想了个土法子,您老听听看行不行?”
他指着炉火:“咱们能不能这样:先用这新机器,把零件做得一模一样! 尺寸一样,形状一样。然后,挑几个出来,用不同的法子淬火试!”
“比如,找几块小料,烧到差不多的火候,比如您觉得该淬了,有的用凉水淬,有的用…嗯…找点豆油、菜籽油试试?甚至…试试用温盐水?”
“淬完了,咱们用土法子试! 比如,用锉刀锉锉看哪个硬?用锤子轻轻砸砸看哪个韧?或者…装到枪上实际打几发,看哪个最耐造,最不容易断?”
“试出最好的那个法子,记下大概的火候,看炉火颜色和用的‘淬火水’,以后就照这个来!虽然比不上洋人实验室那么准,但总比完全靠估摸强!您看…这法子…能行不?”
陈浩这个“标准化试错法”的建议,一下子打开了思路!王振国眼睛一亮:“好法子!陈先生!这法子好!把料子做一样了,才好比!用土法子试,咱们也能摸出个大概!”
孙师傅紧绷的脸也松动了些,他琢磨了一会儿,点点头:“嗯…这法子…听着靠谱!至少有个比对的章程!比完全抓瞎强!行!俺看…能试试!”
一场潜在的冲突,在陈浩务实的建议下,转化成了共同探索的动力。
夜深人静,简陋的窑洞里只有油灯如豆的火苗在跳动。陈浩侧耳听着同窑洞的小战士发出均匀的鼾声,确认睡熟后,才像做贼一样,用又厚又硬的棉被把自己连头带手机蒙了个严严实实,只留一道小缝透气。
黑暗中,他屏住呼吸,心脏怦怦首跳,小心翼翼地按亮手机屏幕。幽蓝的光线瞬间刺破黑暗,照亮了他紧张的脸庞和棉被内狭小的空间。约莫还剩35%电量! 那绿色的电池图标和数字,让他紧绷的心弦稍微放松了一丝。幸亏穿回来一首开着飞行模式,加上省着用,几天下来电量消耗不算太快。
他手指以最快的速度点开相册。里面是他精心整理过的文件夹:
【枪械结构】:毛瑟98K详细分解图.jpg、波波沙冲锋枪剖面图.jpg...
【工艺视频】:《老式车床操作要点(缓存).mp4》、《弹簧钢热处理实战(缓存).mp4》、《简易深孔钻原理(缓存).mp4》...
【火炮资料】:克虏伯75mm山炮拆解图(部分).jpg、迫击炮原理图.jpg...
他飞快地找到需要的图片或视频,点开,瞪大眼睛,像饿狼扑食一样贪婪地汲取着屏幕上的信息:
“对对对!炮栓闭锁块就是这个形状!跟白天摸到的断口能对上!” 他对照着手机里克虏伯炮栓的高清图片,回忆着白天那截炮管尾部的结构。
“淬火温度…油温大概40-80度…回火温度300-400…火候看颜色…暗红到樱红…” 他反复默念着缓存视频里老师傅强调的关键点,努力记住那对应的火焰颜色描述。
“深孔钻…需要导向…冷却液…边区哪有这条件…” 他看到视频里精密的钻床,眉头紧锁,思考着土法替代的可能性。
“幸亏…幸亏以前是个军迷,刷到这些讲老枪老炮制造、材料处理的干货视频都点了缓存!不然在这山沟沟里,两眼一抹黑,抓瞎去吧!” 陈浩心里一阵后怕,随即又被巨大的庆幸淹没。“快!再快点!记住!都记住!” 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像考试前最后冲刺看小抄一样,拼命将关键信息刻进脑子里。
哎呀!电量又下去一点!
每下降一点电量,都让他心头一紧,手指滑动得更快,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
几分钟后,他猛地按熄屏幕,像虚脱一样瘫在炕上,棉被里闷热的空气让他大口喘着粗气。黑暗中,只有心脏还在狂跳,脑子里反复回放着刚刚强记下来的图像和要点。
这天擦黑,陈浩在窑洞里帮王振国归置图纸。他带来的图纸海了去了,好些玩意儿(像波波沙冲锋枪)以兵工厂现在的家底儿,根本玩不转。陈浩给王振国支招:先紧着能救命的来!用新机器和好料子,把几样最要命的活儿整明白:修枪管子、做那些老爱坏撞针、弹簧等零件、还有学着鼓捣小钢炮的底火。
“王总工,饭得了!”一个后生端着俩黑黢黢的窝头和一小碟齁咸的腌萝卜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抗战:我在亮剑清库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