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赶集(2/3)
落,几个婶子大娘己围过来:“啧啧啧,这布摸着真细软!”“是有钱人才能买的,镇上得二十几文一尺了!”
小桃眨眨眼——看来这种棉布景德镇比县城还贵一点。她难为情地对车夫道:“大叔您看,拿来抵我们兄妹的车资可好?快过年了,家里想省下铜板多割二两肉。”她越说声音越小。大山的婶子大娘们难得有机会拥有这样的好布,都想抢着替兄妹付车资换布了。
车夫一看这架势,可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回家媳妇非骂他死蠢不可。当即大声道:“小姑娘,这布我要了!管你兄妹俩来回的车资!你和你哥记着午时末(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在镇口大杨树等着。要是来晚了,钱可不退!”一把将布接过去揣进怀里。
小桃连忙应声。水生欲言又止,小桃己爬上车,轻轻喊了声:“哥,快上车!”
水生平时为了省西文钱都是半夜走路去赶集。这次是心疼小丫头身子弱才咬牙狠心带她坐车,没想到车资竟让小丫头付了。
大娘婶子们都是一副“煮熟的鸭子飞了”的神情,唉声叹气地挤上车。水生连忙坐到小桃外侧替她挡风。
到了集上,小桃走到车夫跟前小声道:“大叔,我和我哥能不能下次再坐一趟来镇上的车?今天回程这趟就不坐了。”车夫想着自己也没吃亏,便答应了。
小桃让水生在菜市卖葛根粉,自己要去买东西。水生怕她个小拿不动,想陪着。
小桃也想看看靠山镇上的市价。她在市场转了圈:粮行的粮食一斤比县城贵一两文;卖菜的很少——镇上富人少,靠山的农家谁舍得买菜吃。倒是不少农家娘子在卖自家纺的粗布,只需八文一尺,而县城店里能卖到十二文。不过农家一般不会冒险去县城卖,坐车来回八文,进城费一文,摆摊还得两文,卖不掉就亏了。
小桃家乡是矮山,河边到山顶不到一炷香功夫,没人种麻。所以县城市场没有自卖粗布的农户。而靠山的地方能在山坡种麻抵税粮,难怪明德镇这么多农家娘子卖粗布。野鸡也不少,只是冬天太瘦,看着大却轻飘飘的,十五文一斤,买的人不多——镇上人更爱吃油水大的肥猪肉。葛根粉更是多,才六文一斤,小桃想到靠着大山,能举动锄头的都能上山挖,同样没人运去县城卖。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小桃脑子里升腾起来。她靠近水生道:“水生哥,我……我想买些粗布去县城卖。我在县城店里看到粗布卖十二文,这里才八文。快过年了,农家也得给老人孩子扯身布做新衣……”
水生没去过县城,以前家里也没人干过倒买倒卖的事。他看着瘦弱的小桃眼里闪着光,只觉她胆子真大,一个丫鬟竟敢做这么大的主。他更怕小桃因此遭责罚——她此刻的样子,与平时胆小腼腆的模样实在判若两人。
他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只得小心规劝:“小桃姑娘,你看,我们一早出来。你要去了县城,回家就晚了。你的主子,会不会……?”话未尽,但他想小桃懂。又补充道:“你要实在有急需买的,我……我这里有十来文钱。”多的他也实在拿不出,他还指望卖了葛根粉换点面回家,家里眼看连菜窝窝头都吃不上了。
小桃却很坚定:“机会难得!马上年下,过了年,农家就很少舍得买布了。”说着己朝一个卖布的娘子走去。市场的布她早己看个大概。小桃打开布看了看:线头少,细密厚实。举起对着光——不透光,嗯,是好布。她认真轻声问道:“大姐,你这布纺得真好!我家人多,想都给你买了,能便宜点不?”
卖布娘子一愣,哪有小孩子能做主的?疑惑地问:“姑娘,你家大人呢?”
小桃微微一笑:“麻布价都差不多。家中父母有事来不了,这不,我哥也来了。”水生闻言,只得尽量挺首腰背。
卖布娘子打量了一番水生,见他站姿如松、眉眼俊朗,不由得信了几分。“姑娘,你家大人说要多少?”
小桃一听有戏。“大姐,我家十几口人呢,也就年下舍得做身新衣裳。布多点也不打紧,您这布一看就结实,留着以后用也一样。我外祖家在县城不远,好几家亲戚也托我娘帮着买布呢。在咱们这边买,好歹省一文是一文。”
卖布娘子深以为然——农家谁不是省一文是一文?“我这可有七丈布还多点儿呢,你全要得了?”
小桃道:“寻常人家都是买个几尺,您这全卖给我,给您算七文可行?要零卖,您还得赶好些个集呢。”
妇人激动起来,见小姑娘的哥哥也没反对,痛快答应了——万一卖不完,过完年更不好卖。小桃打开布量了尺寸,果真富余了近一尺。
小桃从棉衣缝里仔细摸出一两银子。“大姐是个实在人,我给您五百文,您把背篓也卖给我吧?”
大姐脸上扬起笑容:多挣了小姑娘十文钱。这背篓只有七八成新,回家砍两根竹子就能编个新的。不过她可是实在人,自己还多给了她近一尺布呢,到底没让小姑娘吃亏。
卖布娘子找不开钱,忽然想起娘家嫂子也在卖布,试探问道:“姑娘,你……你家亲戚不也要买布么?能不能看看我娘家嫂子的?保证和我的一样好,不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逃荒千里,春风拂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