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491(1/1)
太子睁开眼睛,又架着他往福宁殿走,此时,剩下的二府官员以及陈太师都已在殿中等候,众人簇拥之下,完成了即位仪式。!看~书·君! ¨已-发\布·最_新~章.节\
太子擦干了眼泪,突然变成了皇帝,他满目茫然,不知要做什么,有大臣提醒他,“宣和”已经用了八年,如今已是新皇即位,陛下还未改元。
皇帝于是和大臣商议,最终言“日靖四方,永康兆民”,自此改元靖康。
第243章 渡过黄河 苏州府。 潘邓自……
苏州府。
潘邓自打宣和八年年初时就提心吊胆, 到了年尾提着的心终于死了。靖康就似一柄悬在房梁上的剑,此刻终于落下,只不过比前世历史上晚了一年。
皇帝下令命各路军马前往京城勤王驱敌,赵佶更是亲笔写了书信到苏州府, 送到潘宣抚使府上, 叫他即刻带着全部兵马北上, 解救汴京。·8*1*y.u.e`s+h~u¢.\c?o,m-
潘邓没有犹豫, 在江南之地征集粮草,调拨军队,同时征新兵入伍, 几天之内凑了八万人的军队,准备北上。
此时他的任期也快满五年, 这一走还不知能不能再回归, 便嘱咐了明府尹和两浙转运使吴祥许多事宜,着重强调让转运使大人联络广德军王昭德, 派兵到润州, 沿岸守好润州城。
明翰海大惊失色, “那金军竟然这么厉害,能打到江南来不成!”
潘邓说道:“事有万一, 不可掉以轻心。”
*
汴京城, 皇宫之内。
新皇即位之后改了年号,叫朝中大臣看到了些希望,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新年, 群臣们都盼望着这个国号能够给大宋朝带来好运,能让国家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然而从前低迷的氛围虽不见了,此时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大家都三缄其口, 轻易不说话了。\t*i^a\n*l,a,i.s,k/.?c.o?m¢
本来太上皇在位之时,朝中人多数都是主战派,支持皇帝联金伐辽,事实上这一决定也着实取得了很多成就,太上横扫北方,夺回燕云十六州,杀伐果断,功勋卓著,其能自太祖以后未曾有也!群臣也一并跟着光荣起来,该升官的升官,该封赏的封赏,皇帝一个都没落。没见那童贯一介宦官之流还被封了异姓王吗?这是多大的殊荣!
然而如今金军南下,眼看着就要到汴京城,太上退位,连着和他的宠臣们一起失势,这似乎又说明主战派的决策并不正确。
那如今又该怎么办?应该主和吗?是战还是和,这个问题连太上皇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以至于直接把烂摊子丢给自己的太子了。
可这样的大事对于新皇来说也着实太过难以抉择,他以前参与政事,从来就只是就着不好的地方劝谏一番,没做主过什么重大的决策;从前所学,也不过礼义仁孝,虽学过许多祖宗仁慈之法,也听过祖宗如何征战,可乍然面对国家风雨飘摇,也全然不知如何行事,内心一点章法也无。
如今刚一即位,就要主持直接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对重重的声音叫他尽快做决定,赵桓心中焦急,内心满是惶恐。他回想着自己的父皇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最终想出来了——父皇遇事难以抉择,通常都找太师商议。
可如今的太师是陈文昭,赵桓皱了皱眉头,从前若不是朝中奸臣作祟,叫他父* 皇联金伐辽,种下恶因,又岂会有如今的苦果?
他做太子之时就见不惯朝中奸臣做派,如今做了皇帝虽不能拿他们如何,却也不会再宠幸奸臣,赵桓左思右想,最终决议叫大臣一同商议。
皇帝叫众臣商量对策,这下众人也不好闭口不言了,纷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下,赵桓发现此时朝中大臣多数竟然依旧主战。
不光是陈文昭、宴眘之流,就连曾经反对他父皇决策的宇文虚中,此时也坚决主张抵抗,并且提议皇帝再下诏令,急召各地军马前来京师勤王。
既然如此,赵桓便没有犹豫,召集西北军、东路军前来勤王,只是轮到江南军时犹豫片刻。
吴敏见状说道:“太上在位之时,已经发了几封急信送往江南,想来潘大人不日就会来到京师。”
赵桓听了这话舒了口气,如果说北宋军队还有哪支能够抵御西北,除去西北军,就只有江南军了。
赵桓于是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成见,在此危急时刻,反而有些盼望潘邓的到来,心想有能之人不必多加苛责,他只要能来汴京城救火,就是忠臣良将。若是大宋真能平安渡过此劫,自己日后也真做了皇帝,必不会薄待他。
*
前朝商讨对策,赵佶在自己的寝宫中也在琢磨着究竟什么时候逃跑,往哪儿逃。
杨戬和蔡攸、王黼等人根本没去前朝,而是围在太上皇身边,劝道:“陛下,你快走吧!”
赵佶也挨个劝道
不想错过《掀翻大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