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玉匣记(2/3)
再重修也只不过是在倒下长城的原址上复建的。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修完了长城这条龙脉,大秦帝国不过是起了两世,便被灭国的原因。
你想啊,龙头没有修起来,相当于老龙被斩了脑袋,岂有不亡的道理?
眼瞅着就能凑齐九张舆图,掌控大秦的龙脉,没想到最后这一步,居然出了岔子。不过,这也没有难倒老祖。老祖有招儿。
枯木成柳听说过吧?把一截干枯的柳树枝插到龙脉的穴上,第二年,这段枯树枝依然能够生根发芽,长成柳树。老祖正是用了这个方法,参照长城的龙脉舆图,找到了老龙头的龙脉所在。老祖当年插柳树枝的地方,在多年之后长成了树林。,我/地*书^城* ,已¨发?布^蕞/鑫¢彰.結^据说明朝年间这片树林还在,清兵入关后,不知道为什么就把这片树林给毁了。
交代完背景。咱们说一说老祖。老祖凭借手中的八张舆图,加上自己绘制的第九张舆图,合而为一,弄出了长城龙脉图。这张图,是他反秦复仇的唯一资本。
但是,光有图纸不行啊。得有军队,有军队就得有钱、有人。老祖数了数跟着他逃到这里的人,一个巴掌有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祖深知这个道理。不急,咱慢慢发展壮大。我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下一代不行,还有下下代。千秋万年,一代又一代,终会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那一天。要说古人报仇的执念深,那是一点不假啊。老祖当年就是这么想的。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既然到了东胡的地盘,那就入乡随俗。东胡是游牧民族,对于领地还没有那么强的观念。老祖带着这几个人,在人家那儿根本就引不起重视。说白了,你这仨瓜俩枣的,爱咋地就咋地。于是,老祖带着哥几个打渔、狩猎,总算是能吃饱肚子。
饱暖思淫欲。吃饱了之后,老祖就开始琢磨壮大人丁的事儿。壮大人丁就得有女人,得结婚生孩子。老祖起初想要和东胡的部落联姻。可是彼时的东胡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什么叫母系氏族?就是孩子生下来不知道谁是他爹。作为汉人的老祖,这是打死都不能接受的。后来老祖想出一招:咱能凭手艺吃饭,也能凭手艺娶媳妇。
那时候的东胡人,居无定所。更别说盖房子了。顶了天儿,也就是找几根树枝,加上兽皮,搭个窝棚,往里面一钻就睡觉了。到了冬天,窝棚西面漏风,老弱病残扛不住,就得冻死。死亡率高、寿命短,所以东胡一首发展不起来。
可是,老祖他们的看家本领就是盖房子。于是,老祖带着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盖起了大瓦房。有人会说,汉朝的老百姓都住茅草屋,怎么秦朝就有大瓦房。其实,西周时期就己经存在瓦房这种建筑结构了。到了秦朝更是普及。《史记》、《汉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历朝历代向来有贫富之分。富者住瓦房,贫者居草屋。所以,有些人误认为汉茅屋、秦瓦房的说法不真,也可以理解。
大瓦房盖好了,老祖把东胡各个部落的人喊来参观。东胡人看见这么大一间房子,都稀罕得不行。这房子又坚固、又干燥,还宽敞。风吹不透、雨淋不湿、雪压不塌,真是好东西。纷纷献上珍贵的兽皮、马匹、鹿角,邀请老祖到他们的部落盖大瓦房。但是这些东西老祖统统看不上。因为凭自己的本事,这些东西老祖他们也能获得。他们要什么呢?要女人,而且是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这一来,很多部落都打了退堂鼓。为什么呢?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作为具有生育能力而成为稀缺资源。说白了就是男多女少。所以,在各个部落里面,女人就是至高无上的宝贝,紧缺的很。更别说是没有生育过的女人了。
没办法,老祖只能放宽了条件。没有成年的幼女也可以。各位看官别想歪了。老祖要幼女的目的是先养着,养大了再结婚生子。在古代,这种形式很常见。是童养媳的雏形。所谓童养媳,不是咱们现在在电影电视剧里面看到的那种,地主家八岁的小男孩,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那种婚配形式不叫童养媳,叫小丈夫。真正的童养媳,是从幼女时期便嫁入夫家,在夫家长大成人,一般成人是指十西岁,也就是女孩儿具备了生育功能。然后再举办婚礼,圆房生子。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六岁便嫁入宫中。宋英宗的高皇后,自幼就在宫中与英宗一起长大。扯得有点远了,书归正传。就这样,老祖解决了生育问题。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人口多了,吃饭的嘴就多了。但是自己手里面这几个壮劳力,实在是难以供应部落的老老少少吃饭。所以,就需要奴隶,来从事生产。
各个部落里面都有奴隶。这些奴隶是怎么来的,战争抢来的。不过,那时候部落之间的战争,无非就是百十来号人互殴,就跟打群架似的。但是总有个输赢。输了的,就会被俘虏。俘虏被带到对方的部落,就成了奴隶。老祖再次提出了条件,想盖大瓦房的部落,拿奴隶来换。不过,这次没有人响应他。为什么呢?东胡本来就是游牧民族,不会在一个地方长期待着。大瓦房虽然好,却带不走。如果换一个地儿就盖一间大瓦房,代价太高,而且不划算。新房还没暖热乎呢,就要去下一个狩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盗墓高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