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作者喜欢的开篇(3/17)
惊恐地嚷了四个字:“风紧,扯呼!”
大伙顿时一哄而散,翻墙的翻墙,钻洞的钻洞,爬树的爬树,瞬间就都没了踪影。
“风紧,扯呼!”这四个字一向都是由李熙来喊的,而今从小丐口里出来,李熙显得有些不适应,同伴们玩卷堂大散时,他还在闷头苦干呢。
常家家大业大,家中豢养的打手有名有姓的有“五龙”、“四虎”、“十三小儿”,都是些欺男霸女、杀人放火的败类,当他们不怀好意地同时出现在李熙身后时,新任“捉金童子”正抱着一匹蜀锦往洞里塞呢。
康老大连声向他大喊:“把东西扔了,把东西扔了。”
李熙傻愣在那,心里想人家已经看见了,现在再扔不嫌太晚了吗?
他想不明白这道理,所以就那么傻乎乎地抱着那匹蜀锦站在那,直到被常家“五龙”中的三龙,“四虎”中的二虎,“十三小儿”中的三儿、九儿窜上来,拧着胳膊,掐着脖子死死地按在地上。
常家家主常百万问丐帮康老大:“这是你的人吧,捉贼捉脏,你还有什么话说。”
康老大把屁股一拍:“笑话!这人是谁我他妈的根本不认识,我就是个路过的。”
然后他问李熙:“小子,你认识我吗?看清了我这张脸,可别认错了。”
康老大到底是老江湖啊,大风大浪见多了,岂在乎这种小场面?
有道是捉贼捉赃,捉啥在床,我没进你家院子,赃物又不在我手,你敢说我是贼?
知道“康”字怎么写吗,知道“丐”字有几画吗,在这凉州地界,大天白日的你敢诬陷我丐帮康老大,等着你家大门口做粪场吧。
老大如此镇定,给了李熙巨大的信心,他一时福至性灵,顿时了悟。
他一口咬定自己不认识康老大。
常百万觉得脸上无光,就把一肚子邪火都发到了李熙身上了,他让自家子侄在大门前广场上搭了个“门”字形的木架子,弄了个装鸡鸭的柳条笼子,把李熙双手拧到背后用麻绳捆住,把他塞到笼子里,然后把笼子悬到半空,再敲锣打鼓地唤来全庄老少一起瞻观。
那几天常家大门口着实热闹了一阵子。
李熙在柳条笼里蹲了两天一夜,没饿着,也没渴着,没让风吹着,也没被雨淋着,有丐帮弟子在下面看着,连小孩子也不敢朝他丢石子。
可人老这么吊着也不是个事不是,常家打李熙的屁股那就等于是打康老大的脸呀,丐帮老大是个爱面子的人,让人打了脸连个屁都不敢放,颜面何存,以后可怎么混?
得赶紧把人救下来,可怎么救呢,康老大想了个主意,他让人做了个泥菩萨,选了四个丐帮壮汉抬着,然后绕着常家大宅开始转圈,边转边敲锣边打鼓边高声吆喝。
凉州人管这“叫神”,是件吉祥事,有请神认路好赐福给这家人的寓意。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丐帮如此巴结讨好,常家能说什么?可问题是别家“叫神”,请几个人抬着泥菩萨围着宅子转一圈就算了事。
神嘛转一圈就够了,用不了那么反复折腾。
而如今丐帮请的这位神可能是个糊涂神,走一趟,他老人家记不住,两趟,还是有些迷糊,得不停地转上个几百趟。
您想想,几十号人抬着泥菩萨围着宅子昼夜不停地那么转,一边转一边还敲锣、打鼓、高声吆喝,那谁受的了?
如此转了一天一夜,抬泥菩萨的壮汉换了十二茬,常家实在是受不了。第二天拂晓,天刚麻麻亮,常百万就打发管家端着个柳条簸箕来给丐帮发赏钱了。
康老大指了指蜷缩在柳条笼子里的李熙,问常府管家这赏钱有没有他的份。
管家说:“赏钱是给丐帮弟兄的,给谁不给谁,康老大您自个掂量着办。”
说罢,丢下簸箕就进了门,大门紧闭,门外却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康老大领着一众弟子面朝常家大宅齐声高叫道:“丐帮弟子谢常员外赏赐咧。”
这事还没算完,康老大又叫丐帮弟子挨家挨户砸门,把全庄老少都叫到常家大门口,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把李熙从木架子上放下来,又在一片喝彩声中由康老大和丐帮几位头面人物把李熙从柳条笼子里架了出来。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呼喊声,吆喝声,赞美声。
此番较量,丐帮完胜。
常家的簸箕里装着一锭大银,一把碎银和八吊钱,另外还有一只瓷碗,瓷碗里是六个红鸡蛋。康老大拿起一个红鸡蛋剥了皮,递给李熙,说:“打今儿起,你就是我门下弟子了。今后谁再敢欺负你,就提我的名号,我康某人但有一口气在管叫他倾家荡产。”
李熙捧着鸡蛋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