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317.战河北(中)(2/3)
门战死,卫门四子皆丧于疆场。
李熙在洛阳闻讯,下了三道手令:一道给宋叔夜,令其驱逐河东军夺取邢州;一道给李寰,令其加紧攻城;一道给郑德牙,令其策反朱赫。
李熙原来判断朱克融大军压境,取义武军当是易如反掌,秦申通既然有心放弃易定,抵抗必不会很强烈。优品小税旺 追罪辛璋踕但幽州兵的残暴嗜杀,激起了易定军民的强烈抵抗。与史宪诚父子在魏博不同,秦申通多年深耕易定,对百姓广施恩惠,其治理地方也以德服人,以法治事,深得当地贫苦百姓的拥戴。义武军虽然年年征战,但因有河东的输血,易定两州百姓的税赋甚至比武宁军还要低。当地豪富为避免战争纷纷外逃,相当一部分逃去了幽州,秦申通将外逃豪强的土地分配给当地贫民。
朱克融攻打易定,在外人看来是争霸,在当地百姓看来却是豪富要回乡抢夺土地,为了捍卫土地,他们自然选择站在秦申通一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誓死效命,这才给予幽州军以沉重打击。
这样的一个结局促使李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攻克魏州后立即向幽州开战,在会昌三年冬天到来前彻底平复河北。
入夏之后,魏州城内粮草断绝,其实早在开春城中就已经缺粮,史宪诚密令后院军大批屠杀老弱百姓,以节省粮食。在军人尚能维持一天两顿干饭时,城中百姓就只能靠一天一顿粥维持生计,到军人也难保证一天两顿饭时,百姓则连口粥也喝不上。城中粮草未尽,蛇鼠鸟蛙猫狗,一切能吃的动物都被吃干杀尽,到开春时连聪明的燕子也不愿入城。
入冬前,李熙就已经接到魏州城里人吃人的报告,起初只是贫民乞丐偷吃死人肉,开春过后,军粮难以供给,百姓吃完了蛇鼠鸟蛙猫狗,开始成规模的偷食人肉。待习惯成自然,忽觉老弱的死尸难以下咽,便开始捕杀活人,先是捕杀妇孺,继而是落单的青壮男子,到上巳节前后,魏州城内黄昏未到,已无人敢出门。
此时,军人尚有一碗粥可喝,魏州的夜晚依然实行宵禁,百姓躲在家中地窖里尚能保得平安。春末,军人缺粮,也加入了捕人杀人吃人的行列,则整个魏州城皆成险地。军人仗着武力不吃死尸,不吃老弱,专杀年轻男女和孩童。因为军人的参与,民间“捕羊队”只能转移目标,捕杀那些上了点年纪的“老羊”、“病羊”。
吃人的人据说双眼冒红光,十分容易识别,起初吃人者并不吃同类,但入夏之后,城中活着的人多数吃过人肉,人人目露红光,也就无所谓谁吃谁了。史宪诚为了维持军队战斗力,下令平民百姓不得吃儿童和青年男女,这三类人专门留给他的牙军吃,为示与军民同乐,史宪诚杀家中家妓、侍妾、家生子赏军,肉炖烂了,他自己也吃。
起初,在魏州还没有完全断粮时,黑市上就已经开始偷偷贩卖人肉,时人称作“香肉”,因为肉质硬而韧,不易撕咬,炖煮费柴,虽然每斤只要三钱,销路却并不好。后城中断粮,香肉价格每三日翻一番,且供不应求。到四月末,已达每斤三百钱。当初肉价未涨时,妇女尚敢以黑帕裹面出门买肉,到肉价飞涨时,屠夫发财心切,对逛黑市的妇人亦下黑手,常以可拿低价肉为由诱致后院,勒死,剥皮,卖肉。
为了掩人耳目,屠夫杀人后,常让自家妇女扮作买肉人面裹黑纱出门,故意招摇一圈,制造人还活着的假象,引诱下一个受害者。
入冬前,李熙派过两拨使者入城劝降,六个人全被史宪诚斩了人头送回。田在宥受命潜入城内策应田氏子孙暴动响应,一去不回头,不知成了哪家的盘中餐。
开春后,李熙令军士将劝降信用箭射入城中,又对着魏州的六座城门开启了六座逃生门,晓谕城中百姓可从生门逃难。史宪诚心知缺口一旦打开,魏州城顷刻将破,因此下令用土石封死六座城门,街口和门下放置六部铡刀,百姓欲出城,可将人头塞在铡刀下铡一铡,据说不死者即可出城。百姓畏难,无人敢试。
史宪诚是死了心要跟李熙对耗到底,他的判断本也没有错,十万大军围城,军资耗费何其巨大,河北尚有朱克融、王庭湊、刘驾等强敌未除,李熙的日子也很难过。稍有不慎,倾覆的未必是他,而极有可能是拥众十万的李太师。
若朱克融不向河东开战,河东不应战,或王庭湊没有在会昌三年上巳节醉酒暴死,李熙或者也不敢扛这么久,他的十万大军的确是在苦熬着。他本人虽远在洛阳,却也是一夕三惊,常常彻夜难眠。因为长时间的熬夜,鬓角白发如雪染,眼角鱼尾纹横生,短短数月间似老了十几岁。
会昌三年春夏之交,魏州大旱,入六月城中断水,瘟疫流行。史宪诚身染恶疾奄奄待毙,他死前下的最后一道命令是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李寰则令封死六道逃生门,命诸军以强弓硬弩射杀出城逃生的百姓,防止瘟疫传播至军中。
李寰没有向李熙请示即下了格杀令,李熙对此心知肚明却什么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