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二章(2)(3/3)
入禅室就座。”便带家昌夫妇进入禅室,命小和尚上香茶,而后道:“烦施主稍坐,老衲去去就来。”
家昌夫妇静坐良久,仍不见老和尚出现。只见禅室内香烛星点,小和尚在旁垂手侍立。家昌只觉困顿难奈,便闭目养神。忽听得室外枪声密集。老和尚匆匆奔入,道:“东洋狗杀进来了!”谢家昌大惊,拉住楚声便跑。忽张叔谋、薛英明等持枪急入,道:“倭贼已杀上来了,昌儒快带楚声逃出去,我等去抵挡一阵。”家昌急忙道:“倭贼凶残,兄弟不是此等贼寇的对手。我去保卫国父陵墓,你们速将楚声带走。”楚声抱着家昌,放声大哭,不忍分离。家昌道:“你我新婚不及一年便要分离,我亦心如刀割,怎奈倭贼就在眼前。儿女私情怎比国家之重!”即命张叔谋和薛英明将楚声带走。时倭贼已蜂拥而至。两军短兵接斗,家昌大喝一声,突入敌群,敌人纷纷倒毙。忽传倭贼已杀上国父陵墓。家昌大惊,即西奔至中山陵。时日寇漫山遍野而至,家昌带领的国军越打越少,死尸遍野。家昌躲于铜鼎之旁,与敌对射。倭贼难以旁近家昌,即用大炮轰击。家昌难以相持,便退至祭堂。只见国父石像安然躺着,家昌跪地大哭道:“国父起身罢,倭贼杀上来了,学生抵挡不住了。家昌愿以死保护国父杀出重围!”忽听得满山皆喊:“活捉谢家昌!”谢家昌决然起身,走出祭堂,面对石阶上挤挤挨挨的无数倭寇,笑道:“你等倭贼,休想生俘我谢家昌!”说罢,举枪往自己脑门就是一枪。
谢家昌惊醒,方知是梦魇。此时只觉汗流浃背,心仍乱跳。老和尚捧着一个木盒进来,谦笑道:“让二位施主久等了。昔邓先生曾游历鄙寺,与老衲相谈甚洽,故结为友,常有书信来往。后形势险恶,邓先生自感来日不长,便将此木盒托付于此。一日,我听见游客中有几人在密商逮捕邓先生之事,便于木盒内刻一‘逃字’,内藏几部经书,令小和尚速送至邓先生处。不想奸人已对邓先生下手了。邓先生曾与老衲品茗论事,谈起北伐之战,特别提起过将军。现邓先生已离去,老衲存世亦不久了,故将邓先生之遗物送给将军,望将军看在师生之谊,妥善保全。”谢家昌接过,道:“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保全恩师的遗物。”
相谈至晚,家昌夫妇起身告辞。行至室外,清风飒至,夜月极明,家昌惬然。老和尚道:“盒中有宝,将军可知?”谢家昌茫然道:“不知。”老和尚意味深长道:“乱世之时,有一字可趋利避祸,将军当铭记于心。”家昌道:“何字?”老和尚笑道:“将军聪敏过人,岂能不知,乃一‘逃’字耳!”谢家昌决然道:“家昌平生所恶者,乃一逃字。军人若思逃,则国家必亡,国家一亡,则百姓无处可逃;军人死战不逃,则百姓不必逃。百姓逃难是政府之耻。弱国军人,应时时准备赴死,军人不怕死,国家才能强大。”老和尚赞道:“将军真乃国之栋梁啊!”谢家昌紧握楚声之手,黯然辞别老和尚。
后归上海,每当楚声注视明镜与木盒上的“逃”字,牧师与老和尚之言犹在耳边,心中有不祥之感,又不敢跟家昌说起,于是请匠人将明镜镶于盒盖内壁,刚好将两个“逃”字隐匿起来,方始安心。(未完待续)
不想错过《明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