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2章 道门衰落佛门昌盛(1/2)
“你不觉得五斗米教的行事,既有老子的无为,又有庄子的逍遥,兼含儒家的仁、医家的慈悲,以及阴阳家的法术吗?”
“正因五斗米教融合了多家思想,才能在乱世中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迅速崛起。·求^书?帮* ~埂*辛′罪¢哙′”
“张鲁虽为宗教首领,但其品行远胜于淮南袁术。”
“袁术统治下,百姓流离,尸骨遍野,富饶之地化为地狱。
而张鲁呢?”
“再看汉中现状,张鲁推行宽政,宣扬仁爱,救济贫弱。
正因如此,他起兵反抗刘璋时,百姓纷纷归附。”
“也正因如此,他能在乱世中稳固汉中二十余年。”
诸葛逸未提的是,张鲁后来降曹时,众多汉中百姓随他北迁,继续在中原弘扬道教。
论道教发展,张鲁之功不可磨灭。
“再者……”
“若张鲁身为五斗米教主,在曹操治下,只要不生事端,让信徒安居乐业,依我看……”
“他不仅不会丧命,教义亦不会灭绝。”
“相反,曹操定会重赏封爵。”
“万户侯之位,唾手可得!”
诸葛逸此言非空穴来风。
历史上,曹操称魏王后,北方仅两位万户侯,一是曹操自己,另一席尚虚位以待。
而另一位,便是五斗米教主,张鲁,张天师!
“万户侯?这怎可能?”姜维惊呼,满脸难以置信,以为诸葛逸在戏言。
“呵呵,世事难料,有何不可?”
“伯约,万不可小觑宗教之力与地位!亦莫忘高祖皇帝开国之初,采纳道家无为而治之策以休养生息!”
“只可惜,彼时诸如五斗米教等道教门派尚未崭露头角。”
“否则,道教或己成大汉之国教矣!”
言及此,诸葛逸提起了天公将军张角。+m_i!j+i~a_s~h,e`._c+o!m/
“至于张角,连道门边缘人物亦算不上。”
“他至多不过是假借道门之名,利用自《太平经》中学得的浅薄符水之术及些许经义,来满足其野心之徒罢了!”
“哼!”
“若他真是道门正宗,且有道门暗中扶持……”
“黄巾之乱,怎会于一年之内便被平息?”
张鲁对诸葛逸的态度,于政教合一之论中显现。
“故而!”
“彼时张角,遭天下人共诛之!”
“无论其口号多么美妙,亦难掩其逆贼之本质。”
“此点,从各地豪强、世家、大族之选择中便可见端倪。”
“若张角深得民心……”
“必有名士贤臣投其麾下,而非仅是一群草莽。”
诸葛逸自知,其观点或许有所偏颇,忽略了农民起义的复杂性。
但实质上,大同小异!
同为农民起义,张角与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相较,相去甚远,即便是与同样依靠教义起家的太平天国洪秀全相比,亦有所不及。
洪秀全尚知占据龙气之地金陵以为根基,再图发展。
而张角?
起义前泄密,又选无险可守之冀州巨鹿作为据点!
地理防御无优势也罢,起义后竟陷入南北各自为战之境,实属荒谬!
倘若百万黄巾军能集结一处,占据易守难攻之地坚守,大汉官军绝无法如此迅速将其剿灭!
若能支撑三五年……
待董卓进京祸乱雒阳之时,黄巾势力虽有所削弱,但亦能凌驾于大半诸侯之上。
而后,随天下局势之变,诸侯陷入无休止之内斗……
他们本可仿汉中张鲁,割据自守,或如黑山贼张燕般,接受诸侯招抚,前景亦不至于黯淡。-s?o,e¨o\.!i\n!f.o,
无奈。
命运多舛!
张角命中注定,黄天之立,未能佑其长寿!
车内,姜维聆听诸葛逸的话语,面露赞同,但眼神固执依旧。
“师兄,张鲁治理汉中之道,岂不暗藏危机?”
“他现有教众,尚可割据汉中,独立于益州之外!”
“然而,若他日天下皆被其教众所控,那将如何?”
“届时,是张鲁主宰天下,还是天子?”
“曹操对此,又怎会视而不见?”姜维质疑道。
虽未首言“君权”与“神权”之冲突,其意己隐含其中。
诸葛逸惊讶地望向姜维,点头称赞:“你见解深刻!”
“张鲁‘政教合一’之治,隐患重重。
乱世或可容之,但大一统王朝,绝不容此。
“天子眼中,君权神圣。”
诸葛逸此言,令姜维困惑。
“师兄,你之前不是说,若张鲁归于曹操麾下,曹操会封他为万户侯吗?为何又变?”
姜维默记“政教合一”西字,觉其形容汉中郡极为恰当。
面对姜维之惑,诸葛逸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