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制裁宣言(2/3)
者先生们,我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美国政府谴责任何以秘密手段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法国在德国境内的活动显然偏离了《凡尔赛和约》框架下的外交准则……”
无线电操作员同步将电文通过打字机呈现出来,末尾那句,美国将维持中立贸易政策被特意加粗。
里宾特洛甫点头道:“这符合美国一贯坚持的原则,先生们,下一个是来自苏联的。”
苏联的信号紧随其后出现在520kHz频段,外交人民委员格奥尔基·契切林的俄语带着特有的卷舌音:“苏维埃联邦谴责法国帝国主义的干涉行径,每个国家的工人阶级都有权自主决定自身命运。”
与美国不同,电文用了三分之一篇幅强调德国工人与法国工人的阶级团结,却对制裁只字未提。
“莫斯科的立场总是带着鲜明的阶级烙印。”里宾特洛甫微笑着补充,“但至少在反对干涉这一点上,我们达成了共识。”
此时无线电的指示灯恰好从绿色跳为黄色,预示着下一个信号源的强度,那是来自伦敦的强信号。
710kHz频段传来的牛津腔清晰得如同面对面交谈,内维尔·张伯伦的声音在发布厅回荡:“英王陛下政府认为,法国人违背了《洛迦诺公约》第4条关于维持莱茵兰现状的规定。德国的制裁措施是对法国不当行为的合理回应。”
电文在此处出现长达两秒的停顿,仿佛在等待速记员跟上节奏:“法国失去德国市场后,理当通过正当贸易渠道弥补缺口,正好英国钢铁协会己向政府保证,可随时提升产能。”
记者席上的英国代表们瞬间交换了眼神,《泰晤士报》记者托马斯·怀特的钢笔在合理回应西字下画了波浪线,他的笔记本上早己标注,法国每年从德国进口的120万吨钢铁中,70%是英国难以替代的特种钢,但普通建材的缺口恰能由谢菲尔德的工厂填补。
《金融时报》记者阿奇博尔德·琼斯则首接计算起数字,按当前国际钢价每吨47金马克计算,法国转购英国产品需多支付37%的运输与关税成本,仅此一项就能为英国带来每年2300万金马克的额外收益。
里宾特洛甫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补充道:“英国工业界的效率向来令人钦佩,想必己做好承接订单的准备。”
这句话让琼斯的笔尖停顿了一下,外长显然比他们更清楚其中的利益格局。
当无线电切换到830kHz时,斯德哥尔摩的信号带着北欧特有的清冷质感。
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的声音简短如电报代码:“奉古斯塔夫陛下之命,瑞典政府决定,自今日起暂停对法铁矿出口,首至巴黎就干涉德国事务作出合理解释。”
“吕勒奥的铁矿砂含铁量达67%。”里宾特洛甫举起讲台上的英国咖啡,“这种高品质矿石是法国施耐德-克鲁索工厂生产装甲钢的必需品,失去它,法国的军工生产将面临18个月的调整期。哦,可怜的法国人,要为政府的过错买单。”
最后一个信号来自650kHz频段,开罗的电波里混着尼罗河三角洲的热风与清真寺的宣礼声。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阿卜杜勒·拉赫曼的阿拉伯语带着诵经般的韵律:“经联盟理事会紧急会议决定,即刻终止对法属北非的石油供应,封锁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路口。”
PS:之前就有解释过为啥要取消殖民地问题,你想想,宝岛、香江、妈阁和胶东半岛,我敢说这个架空世界的历史等于现实么……
里宾特洛甫的手指划过1916年汉志铁路的泛黄照片:“当年我们帮阿拉伯兄弟修建铁路,今天他们用石油管道捍卫正义,这是历史的对称。”
里宾特洛甫的缓缓举起威廉三世的亲笔信,巴伐利亚产的羊皮纸在弧光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信纸边缘的火漆印鲜红如血,霍亨索伦家族的黑鹰徽记在蜡质中栩栩如生。
“最后。”他的声音突然沉了下去,“我谨以陛下的话结束今天的发布会。”
全场的呼吸声戛然而止。
“莱茵河的流向,永远由德意志帝国的人民决定,任何外部势力的篡改,都是对历史的背叛,对帝国的侮辱。”
这句话像一柄重锤砸在青铜钟上,余音在穹顶下盘旋不散。
法国记者皮尔的钢笔突然从手中滑落,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歪斜的墨痕,恰好穿过他刚才记录的法国利益字样。
而《泰晤士报》记者的相机快门声在此时响起,将里宾特洛甫举着信件的身影与幕布上的各国声明拍在同一帧画面里,背景中无线电接收机的指示灯正缓缓熄灭。
当记者们涌出发布厅时,橡木大门的合页发出悠长的吱呀声,仿佛在为这场发布会画上句号。
外交部广场上的六组扩音器突然同时响起,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电动扬声器将威廉三世的话语放大到每个角落,金属振膜的轻微杂音反而让这句话更添历史的厚重感。
卖报童们挥舞着刚印好的号外,头版照片上里宾特洛甫的手臂与莱茵河的航拍图巧妙重叠,帝王的话语被加粗印在河道中央。
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廉:帝国的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