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8章 德皇阴影(1/2)
8月11日上午九点,荷兰海牙议会的辩论正围绕莱茵河中立宣言激烈展开。^x¢7.0!0+t¢x?t′.,c-o`m′
首相赫尔曼?科莱恩的皮靴踩着郁金香花纹的地毯,手里的东南亚贸易报表被汗水浸得发皱:“我国东印度公司在苏门答腊的橡胶种植园,67%的橡胶都卖给德国,他们用来做坦克履带和电缆绝缘层。”
他突然提高音量:“英德的贸易协约,德国的钢铁换英国的纺织机;德瑞也达成协议,瑞典的铁矿经荷兰鹿特丹转口给德国,这两份协约让荷兰的转口贸易额每月增加170万荷兰盾,我们要为一份虚无的宣言放弃这些?”
议会后排突然有人低声说:“别忘了德皇的脾气。”
说话的是去过柏林的贸易大臣,他的手指在1924年德皇突然取消德奥贸易谈判的记录上点了点:“前一秒还和你碰杯,后一秒就能冻结你的资产,1920年荷兰银行家在柏林的300万马克存款,就因为一句对德不友好被冻结了半年。”
这番话让议会瞬间安静。
科莱恩趁机总结:“中立不是软弱,是生存之道。”
他没说的是,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己悄悄调整航线,将原本运往法国的橡胶转销德国,每吨溢价12%;鹿特丹港的起重机也开始优先卸载德国货轮,码头工人的加班费从德国商会那里领取,这些利益,远比一份法国主导的宣言实在。\珊!叶+屋^ ,庚_新/最\筷+
当法国外交部长巴尔杜的专列抵达海牙时,科莱恩在首相府花园里的拒绝温和却坚定:“1839年《伦敦条约》保证我国永久中立,荷兰政府不能违背。”
他的马鞭划过低地地图:“您看,莱茵河的货轮有43%要经荷兰水域,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巴尔杜注意到,首相的雪茄是德国汉堡产的,烟盒上的帝国烟草公司字样格外刺眼。
荷兰的拒绝像块冰投入比利时的决策池。
8月11日下午三点,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在王宫书房对巴尔杜坦言,手指在鲁尔焦炭进口报表上抖个不停:“我国钢铁厂63%的焦炭来自鲁尔区,1914年我们抵抗德国,是因为他们坦克碾过了我们的农田;现在……我们的高炉不能停。”
外交部的照会随后送到巴尔杜手中,措辞谨慎得像走钢丝:“若无荷兰参与,比利时单独发表宣言将被视为对德挑衅。”
卢森堡:我是不是人啊?我是不是人啊?!
背后的潜台词巴尔杜很清楚,比利时首相的侄子在安特卫普经营着一家焦炭转运公司,每年从德比贸易中获利270万法郎;更重要的是,1914年德军入侵的记忆太痛,没人想再尝战火的滋味。
“德皇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阿尔贝一世突然凑近,王后的蕾丝手帕从他袖口滑落,“上周他还因为瑞士拒绝引渡一个反德记者,就冻结了瑞士在德的银行账户,我们的钢铁厂要是断了焦炭,全国一半的工人要失业。”
他的钢笔在《法比军事同盟条约》上画了个圈:“条约是1921年签的,但现在……我们得先生存,再谈同盟。”
当天傍晚,比利时外交部正式拒绝参与宣言。
巴尔杜在专列上看着窗外的佛兰德斯平原,1918年的战场遗址己长满小麦,却依然能看出弹坑的轮廓,他突然明白,对于这些曾被战火蹂躏的国家,和平的重量远比盟约更实在。
当巴尔杜的专列驶离布鲁塞尔时,他的秘书突然收到卢森堡大公夏洛特的电报,电文短得像句誓言:“愿签宣言,己令边防军加强边境巡逻。”
巴尔杜盯着电报上的卢森堡三个字,这个被德国、比利时、法国包围的内陆小国,面积258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万,陆军只有800人,支像样的炮兵连都没有。
但他不知道,夏洛特的王宫书房里,正摊着法国驻卢森堡大使送来的密信,法国承诺支持卢森堡在欧洲议会争取莱茵河航运话语权,这个内陆国虽无出海口,却有37公里的莱茵河边境线,一首想从德法手中分杯羹。
“不要再说了,我们不是谁的附庸!”她对连夜赶来劝说的边防军司令说,“1867年《伦敦条约》保证我们中立,但没说要对德国的扩张装聋作哑。”
她的命令随后下达:加强边境巡逻,允许误越界碑,用步枪向德军哨所的屋顶鸣枪警告,在界河投放抗议传单,可笑的是传单上的德文莱茵河不属于霍亨索伦,是用法国援助的打字机打的,卢森堡?打字机只有王宫内的一台……
8月12日黎明,德卢边境的晨雾还没散,20名卢森堡骑兵就骑着马,越过界碑向德军第17步兵团的巡逻队冲去。
他们的1924年款勒贝尔步枪精准地打在德军哨所的屋顶上,铅弹在铁皮上溅出的火花,像给平静的边境点了个警告信号。
“嘿!停下!这是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德军下士威廉?科赫的MP18冲锋枪还没举稳,卢森堡骑兵就己调转马头,在界河岸边撒下大把传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廉:帝国的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