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1章 民生脉搏(2/2)
现在小偷都不偷马克了,专偷复兴券——这玩意儿比马克还管用,商店都认,还不用担心贬值。
柏林的大众百货公司曾是危机中最冷清的地方,1929年时,店员比顾客还多。
但1930年秋天,随着复兴券的流通,这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周六的上午,百货公司的大门刚打开,就涌进了第一批顾客。
玛格丽特牵着孙女的手,首奔童装区。她想用这个月剩下的20马克券,给孩子买件过冬的棉袄。
货架上的棉袄有红、蓝两种颜色,标签上写着15马克/件,复兴券可用。
“这件红色的好看。”孙女指着一件红棉袄,眼睛亮晶晶的。
玛格丽特拿起棉袄,摸了摸布料,又看了看尺码,对售货员说:“就要这件。”
她递过15马克复兴券时,手还有点抖,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在百货公司给孙女买新衣服。
三楼的五金区,失业工人埃里克正挑选斧头。
他的父亲曾是伐木工,教会了他砍柴,现在他打算冬天去柏林郊外的森林砍柴,卖给工厂取暖。
“先生,这把斧头要 8 马克。”售货员说。
埃里克掏出复兴券,接过斧头,掂量了一下:“够锋利,能砍不少柴。”
连容克贵族的管家们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冯?勃兰登堡的管家每周都来买咖啡豆,他拿着复兴券对售货员说:“伯爵说了,陛下发行的券,咱们得支持。再说,这价格确实比私人商店便宜。”
百货公司的经理在办公室里看着销售报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热闹的是一层的工农交易区。这里专门为农民和工人设置,农民可以用粮食换工业票(相当于复兴券的变种,类似粮票啊、肉票这种),再用工业票买农具。工人则可以用复兴券买农产品。
百货公司的喧嚣,是复兴券激活消费的最好证明。
人们手里的蓝色纸张,不仅能换面包和煤,还能换来体面和希望。
不想错过《威廉:帝国的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