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章 公社书记徐保山(3/5)
杨少宗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是很明确的,它既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保障了每户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思想,同时也限制了土地的兼并和转卖问题,但它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开,丧失了集体发展的力量,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长期持续发展。
公社制则恰恰相反,只要能解决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公社制在大水利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医疗和公益事业的推展上都有很特殊的优势,至少我觉得想要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得靠公社体制。
”
说着这番话,他心里也有一种不能说的感叹。
中国人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在体制上找问题,如果有问题,那就肯定是体制问题,这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思维习惯。
真的是这样吗?徐保山思索着杨少宗的话,过了一会儿才感叹道:“伢子,没有钱的话,空有这种优势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
杨少宗倒是很平常的答道:“钱总会有的!”
钱,对他来说当然不算是什么问题,只要公社现在给他20万的资本和300个劳力,五年之内,他就能为公社赚取一个亿的利润这还是很保守的估计。
感觉杨少宗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很特别的自信心,徐保山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而道:“伢子,公社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有些问题确实是不好整治,特别是劳动效率低的问题。
公社现在也搞了几次工分改革,效果却不过如此,粮食产量倒是有点提高,亩产量还是差不多。
”
发现徐保山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那么坚定,杨少宗决定暂时不谈办工厂的事。
他攒着力气推着板车,在心里琢磨着对策还是要劝说徐保山这个公社的一把手继续坚持公社体制,发展和改革公社经济,带领社员们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心里思索了片刻,他和徐保山道:“书记,其实我这几年在市里读书的时候一直都在思考我们公社的事情。
在我看来,咱们公社确实存在着四个比较大的问题,即贫穷、生产效率低、平均主义和左的思想僵化,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左的思想僵化。
我们想要让公社变富,就应该坚持中央提倡的原则,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和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为主要改革方向,只要能够坚持这个方向,平均主义就可以被打破,生产效率低也不会是问题,贫穷就更不是问题!”
“呵呵!”
徐保山有些感兴趣的笑着。
徐保山也就这么一瘸一拐的陪着杨少宗走着,他能觉察到杨少宗和以前截然不同,没白瞎这几年在淮海机专的苦学,确实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而言,旗山的同龄人中绝对没有第二个!为此,他感到高兴。
他为自己曾经的老战友高兴,为旗山高兴。
徐保山琢磨着杨少宗的话,可不免的又有些意兴阑珊,道:“伢子,你现在说话就和咱们地委的彭书记一样,听起来很高明,可没有实际价值啊。
伢子,你要是真有办法出几个招,书记给你记个大工分!”
杨少宗索性将板车停下来,自己坐在上面,和徐保山嘿嘿笑道:“书记,您还别说,我这真就有个招。
书记,咱们就这么说吧,只要能解决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公社经济肯定比家庭联产承包制要好很多。
想要解决劳动效率低,那就得首先打破平均主义,我给您出的招就是责任工分制。
”
“责任工分制?”
见到了肉,徐保山就真的有兴趣了,也一起坐在板车上重新点着一锅旱烟,和杨少宗续道:“继续说,掰开来,揉碎了,好好的和书记说道说道!”
杨少宗解释道:“责任工分制就是责任承包和按量计分。
咱们给每个大队一份责任田区,每个生产小队在此基础上各负责五百亩到一千亩的田,生产小队下面的每个生产组重新规划,按年龄、性别、体力分成三个档次的多个小组,负责承担各种不同的工作。
在责任工分制的规划中,公社给每一亩的责任田都划分一个基础定量,比如说每亩1300斤粮食,超过这个标准全部由负责的生产小队内部分配。
对于各个生产小组,根据每次分派的工作量统筹划拨一个固定的工分,比如说拔一亩地的荒草就是200个工分,不管这个生产小组用多少时间和多少人干完,总之就这么多的工分。
根据每个大队负责的责任田数量和实际的情况,给予一个最高工分指标,每年最多就那么多的工分,超标的部分归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