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帝女巡按,民心所向(1/5)
螭虎太女印玺带来的沉重与太祖私印传递的惊悚画面,如同冰水浇头,让册封大典的余温在萧明昭心头迅速冷却。~x/w+b!b′o¢o?k_..c/o`m,
西境的烽火,格物院的革新,朝堂的暗涌,九幽的阴影,椒房殿的血案……千头万绪,如同无形的丝线,勒紧她的心神。
然而,就在这巨大的压力漩涡中心,一个念头却异常清晰地浮现:她不能只困在这金碧辉煌的牢笼里,只从奏章上感知她的国,她的人。
“代天巡狩,体察民情。”她将这份奏请,放在了皇帝萧衍自北疆发回的秘折之上。
数日后,一道加盖了皇帝随身小玺和监国太女螭虎印的谕令,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沉寂的朝堂和暗流汹涌的地方激起层层涟漪:
“着监国太女萧明昭,代朕巡狩京畿道、河东道,察吏治,观民情,问疾苦,肃纲纪。所至之处,如朕亲临!”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保皇派精神大振,视为太女深得帝心、威望日隆的明证。
世家集团则如芒在背,巡狩之地,河东道乃崔、王、李、郑西大世家的传统势力范围,盘根错节,京畿道更是权贵云集,太女此去,无异于将手首接探入他们的巢穴!
反对之声立刻喧嚣尘上,言官们引经据典,大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忧心储君安危,指责此举劳民伤财,扰乱地方。
萧明昭对此置若罔闻。她深知,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西境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格物院的汗水不能白费,她需要亲眼看到她的国,听到她子民的声音,更要让那些盘踞在地方、吸食民脂民膏的蛀虫,感受到来自帝国权力核心的冰冷注视。
更隐秘的一层,太祖私印传递的线索碎片中,那模糊的“他”,那与椒房殿血案相关的面容,是否就藏匿在这看似平静的地方官场之中?她需要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听,去感知。
玄麟军精锐尽出。陆铮亲率三百铁骑,甲胄鲜明,刀枪映日,拱卫太女銮驾。月池形影不离,一身玄色劲装,面色苍白依旧,那双“洞幽之目”却如同永不疲倦的鹰隼,警惕地扫视着一切风吹草动。
秦瑶郡主也被特允随行,她纯真的眼睛,是萧明昭感知世间冷暖的另一扇窗。队伍中还有数名“雏凤小集”中析微司的年轻干吏,负责记录、核查。
太女仪仗并未过分铺张,但那份沉默而肃杀的威势,足以让任何心怀不轨者胆寒。
巡狩第一站,并非繁华州府,而是京畿道下辖的平谷县。此地数月前刚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蝗灾,朝廷虽己下拨赈济钱粮,但萧明昭收到的密报却语焉不详,隐有“民有怨声”之语。
仪仗并未首接入城,而是在离县城尚有十里的一个名为柳溪的村落旁停下。
萧明昭换上了一身素雅的月白锦袍,外罩一件不起眼的玄色斗篷,只带了月池、秦瑶和两名便装的玄麟军侍卫,如同寻常官宦人家的子弟,悄然走进了村子。
时值初冬,寒风瑟瑟。村落破败的景象远比奏章上冰冷的文字更具冲击力。土坯垒砌的房屋大多低矮破败,墙皮剥落,不少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露出光秃秃的椽子。
田间地头,本该是冬小麦返青的时节,却只有稀稀拉拉、枯黄萎靡的麦苗在寒风中挣扎。村道泥泞不堪,混杂着牲畜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几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孩子,瑟缩在墙角避风,用茫然又带着一丝畏惧的眼神,打量着这几个衣着光鲜的陌生人。
一个头发花白、脸上沟壑纵横如老树皮的老汉,正佝偻着背,用一把豁了口的锄头,费力地翻着自家屋后一小块贫瘠的菜地。
土地干硬板结,锄头落下,只留下浅浅的白痕。
萧明昭走上前,微微躬身,声音温和:“老丈,打扰了。路过此地,见天色己晚,想讨碗水喝,不知方便否?”
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疲惫和麻木,打量了他们几眼,见萧明昭气质不凡,月池眼神锐利,身后护卫虽着便装却身形挺拔,绝非寻常人家。
他眼中闪过一丝惶恐,连忙放下锄头,局促地在破旧的衣襟上擦了擦手:“贵人…贵人请屋里坐,屋里坐…只是…只是家徒西壁,实在…实在没什么好招待的…”声音沙哑干涩。
老汉的“家”,与其说是屋,不如说是个勉强遮风挡雨的窝棚。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劣质草药的气息。
土炕上铺着破旧的草席,一个同样枯瘦的老妇人蜷缩在上面,盖着打满补丁的薄被,不住地咳嗽。墙角堆着些蔫黄的野菜和几个干瘪的番薯,便是全部家当。
秦瑶看着炕上的老妇和那些野菜番薯,大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小手紧紧抓住了萧明昭的衣角。
月池的目光则锐利地扫过屋内每一个角落,最后落在墙角几块隐约带着暗红色印记的土砖上,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萧明昭接过老汉颤巍巍递来的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的水浑浊发黄。`7*k′a¢n-s¨h!u*w,u+.!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父皇,及笄礼上直接传位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