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0章 御前对质(1/2)
永乐大帝的旨意如同一道催命符,传遍了中军大营。,天`禧-晓^说+徃~ .唔?错?内¢容-
夜色下的军营,火把熊熊,却驱不散那凝重如铁的气氛。无数双眼睛,都望向了那座灯火通明、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御帐。他们知道,今夜,将决定大明王朝未来数十年的走向。
通往御帐的道路上,三支队伍正从不同方向汇集而来,泾渭分明。
走在最前的是皇太孙朱瞻基。他一身寻常武官袍服,面容沉静,步履稳健。在他身后,林昭同样神色平静,仿佛自己不是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心,而只是一个寻常的旁观者。朱瞻基坚持带上了林昭,理由只有一个:他是此事的苦主,他有权亲眼见证公正。
另一侧,是汉王朱高煦。他换上了一身亲王蟒袍,龙行虎步,脸上交织着愤怒与桀骜。他一生戎马,从不认为自己做错过什么,即便是此刻,他也觉得是朱瞻基在构陷他,是父皇偏心。他心中的不甘与怨毒,几乎要化为实质。
跟在最后面的,是赵王朱高燧。他面色苍白,眼神躲闪,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他不断地用袖子擦拭着额头的冷汗,心中将他那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二哥骂了千百遍。
三人在御帐前相遇,谁也没有说话。朱高煦冷哼一声,别过头去。朱高燧则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唯有朱瞻基,平静地对着两位叔叔略一拱手,算是行了礼。
“宣皇太孙、汉王、赵王,觐见——”
随着内侍一声长长的传唱,厚重的帐帘被掀开,一股混杂着龙涎香与铁血气息的威严扑面而来。
御帐极大,内里却陈设简单。一张巨大的沙盘占据了中心,西周挂着舆图和各式兵器。永乐大帝朱棣没有坐在那张象征权力的虎皮大椅上,而是背对着他们,手持一柄锋利的长刀,正对着烛火,仔细地擦拭着刀刃。?x/i?n.k?s·w+.?c?o·m\
他没有回头,帐内的气氛却压抑到了极点。
“噗通!”
赵王朱高燧第一个承受不住这无声的压力,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颤声道:“父皇明鉴!儿臣……儿臣冤枉啊!”
朱棣依旧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老三,朕还没问话,你冤枉什么?”
一句话,让朱高燧后面的话全部堵在了喉咙里,他伏在地上,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朱棣的目光,终于从刀刃上移开,他缓缓转身,那双饱经风霜却依旧锐利如鹰的眼睛,扫过跪在地上的三儿子,又落在了昂首挺立的二儿子朱高煦身上。
“高煦。”
“儿臣在。”朱高煦硬着头皮,躬身行礼。
“风口隘,你的亲兵都指挥使丘三,带着十几名死士,刺杀皇太孙以及皇太孙的伴读。”朱棣的语气平静得可怕,“人,是瞻基给你送回去了。你,不仅不查,还想包庇?”
朱高煦心头一震,他知道父皇的锦衣卫无孔不入,狡辩己是无用。他一咬牙,单膝跪地,沉声道:“父皇,儿臣治下不严,用人不明,致使麾下出了此等狂悖之徒,儿臣有罪!但刺杀之事,儿臣事先绝不知情!此事定是那丘三私自行事,或是受了小人挑唆,意图嫁祸儿臣!”
他将姿态放得很低,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只认一个“失察”之罪。
“哦?”朱棣眉毛一挑,不置可否。他看向一首沉默的朱瞻基,“瞻基,你怎么说?”
朱瞻基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皇爷爷,孙儿不敢揣测二叔是否知情。孙儿今日前来,只为三件事。”
他竖起一根手指:“其一,为国法。/墈`书!屋*晓,税!徃- !耕/薪+罪`快¨我大明军法森严,凯旋之师,半路内讧,甚至公然行刺朝廷命官,此风一开,军心何在?国法何在?”
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其二,为储君。林昭是孙儿的伴读,是东宫的臣子。刺杀林昭,打的是孙儿的脸,挑战的是东宫的体面,更是对我大明储君制度的蔑视!若今日之事不严惩,天下人将如何看待皇爷爷您亲立的储君?”
最后,他放下手,目光首视朱高煦:“其三,为人证。丘三被擒之后,孙儿第一时间将其送至汉王帐前,是希望二叔能明辨是非,清理门户。可二叔非但不查,反而对苦主林昭恶语相向,言语之中,多有包庇。孙儿敢问,若非心中有鬼,二叔何至于此?”
他这番话,句句不提叔侄私情,字字不诉个人委屈,全站在国法、制度、公理之上,逻辑清晰,掷地有声。
朱高煦被问得脸色涨红,怒喝道:“朱瞻基!你休要血口喷人!一个黄口小儿,也敢在父皇面前构陷本王!”
“够了!”朱棣猛地将手中的长刀插回刀鞘,发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整个大帐瞬间安静下来。
朱棣的目光冷得像冰:“高煦,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丘三为何要杀林昭?”
“儿臣……儿臣不知!”朱高煦梗着脖子,“或许是那林昭言语无状,冲撞了丘三,丘三乃是军中悍将,一时激愤……”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开局伴读,我教太孙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