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1章 联名奏章(1/1)
朱棣走后,医帐内的压抑气氛并未消散,反而化为一种沉甸甸的余韵,压在两人心头。^墈!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筷^
“我皇爷爷,便是如此。”朱瞻基率先打破了沉默,他靠在软枕上,望着帐顶,眼神复杂,“你永远猜不透他那句夸赞背后,藏的是嘉许,还是更深的审视。”
林昭深以为然。他能感觉到,朱棣最后那句“你很好”,像一把精准的刻刀,将他从人群中剥离出来,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既是机遇,也意味着从今往后,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暴露在帝王的目光之下。
“陛下是天生的君主,”林昭轻声说道,“喜怒不形于色,才能驾驭猛将如云,权臣如雨。”
朱瞻基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你倒会替他说话。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这封奏章。来人,笔墨伺候!”
很快,亲兵送来了文房西宝,在帐内一张简陋的木案上铺开。·丸?夲~鰰,颤¢ ¨冕′费.阅_黩?空气中顿时多了一丝墨香,冲淡了些许药味和血腥气。
朱瞻基是此战主帅,自然由他主笔。他拿起笔,手腕上的伤口被牵动,眉头微微一蹙,但笔尖依旧稳稳地悬在纸上。
“此役,我军前锋三千,于卧牛山谷遭遇鞑靼主力也先不花部,敌众我寡,势态危急……”他一边回忆,一边缓缓落笔,声音沉稳,将战役的开端首白地铺陈开来。
林昭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地研墨。他知道,朱瞻基需要先将整场血战的经过在纸上复盘,才能平复心中的波澜。
当朱瞻基写到战局胶着,将士死伤惨重时,他的笔尖微微颤抖,墨点在纸上晕开一小团。他停下笔,闭上眼,那些倒下的身影仿佛又在眼前浮现。
“殿下,”林昭适时开口,“奏章之上,言辞需精炼。此处若过于渲染我军之危,传回朝中,恐会让太子殿下担忧,也容易被有心人曲解为殿下冒进,置麾下将士于险地。^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
朱瞻基睁开眼,看向林昭,眼神中带着询问。
林昭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换一种写法。只述事实,不添情绪。例如,‘敌军势大,我军将士用命,死战不退,战局呈胶着之势’。如此,既能体现战况之激烈,将士之勇武,又不会显得我方毫无还手之力。”
朱瞻基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将那张染了墨点的纸放到一旁,取过一张新的,依林昭所言重新书写。
接下来的过程,两人之间的默契开始显现。
朱瞻基负责口述战役的每一个细节,从将领的调度,到士卒的冲锋,再到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他的记忆力惊人,将整场混乱的战斗梳理得井井有条。
而林昭,则像一个最严苛的把关人。他将朱瞻基那些带着个人情绪和少年锐气的词句,一一打磨,变得更加沉稳、老练,充满了政治智慧。
当写到火攻之计时,朱瞻基毫不犹豫地写道:“……危急关头,伴读林昭献火攻之策……”
“殿下,万万不可!”林昭见状,立刻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臣不过一介书生,偶有所感,岂敢称‘献策’二字?陛下日理万机,要的是太孙殿下临危决断的魄力,而不是一个伴读的侥幸之言。”
朱瞻基皱眉道:“可这本就是你的功劳。”
“真正的功劳,在于殿下的采纳与决断。”林昭的目光清澈而坚定,“若无殿下拍板,若无薛将军与麾下将士拼死执行,学生的想法,不过是空谈罢了。奏章之上,功必归主帅。殿下可写,‘臣审时度势,察天时地利,纳属下之议,决意行火攻之计’。至于学生,只需在文末叙功名单里,记上一笔便可,甚至不记,也无妨。”
朱瞻基定定地看着林昭,从对方的眼神里,他读懂了那份深藏的谨慎和为他着想的苦心。他知道,林昭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他,也是在保护自己。这份奏章一旦递上去,就会成为朝堂攻訐的靶子。林昭若居首功,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他沉默了许久,终于长叹一声,重新提笔,字字斟酌,将那段文字改得滴水不漏。功劳的主体,牢牢地放在了他这位皇太孙身上,而林昭的影子,则被巧妙地隐藏在了“纳属下之议”这几个字里。
一灯如豆,两人就着昏黄的烛火,反复推敲,首至深夜。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朱瞻基长舒一口气,只觉得比亲自上阵厮杀还要疲惫。他看着眼前这份墨迹未干的奏章,上面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两人的心血。
这不再是一份简单的战报,而是一份他们联手打造的,送往帝国权力中心的政治宣言。它宣告了一位皇孙的成长,也预示着一个谋士的悄然登场。
“明日,这份奏章呈上去,朝堂之上,恐怕又要热闹起来了。”朱瞻机轻声说道。
林昭微微一笑:“风雨欲来,正说明,我们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不想错过《大明:开局伴读,我教太孙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