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3章 太子监国理万机,新政惠民根基稳(2/2)
宣告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摊丁入亩”新政。强调此乃“均平赋役、纾解民困、永固国本”之国策,并将应天府试点的成果数据公之于众。
组建专班,清丈田亩: 抽调刑部、户部、都察院中作风强硬、相对清廉的官员,组成专门的“清丈使”队伍,分赴各省,会同地方官,重新丈量土地,核查人口,登记造册。严令地方豪强配合,阻挠者以抗旨论处。
完善细则,因地制宜: 户部牵头,制定更详尽的实施细则。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因地制宜调整摊入比例,但总原则不变。
设立诉状,严惩舞弊: 在州县衙门设立专门受理“摊丁入亩”相关诉讼的渠道,鼓励百姓举报瞒报田产、转嫁赋役的行为。一旦查实,严惩涉事大户和地方官吏。
勋贵带头,以身作则: 朱标亲自召见在京勋贵代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他们带头配合清丈,如实申报田产,做新政的表率。
新政的推行,绝非一帆风顺。
清丈队伍所到之处,遇到的阻力五花八门。有地方豪强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聚众阻挠清丈的;有地方官吏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更有勋贵之家通过各种关系,试图影响清丈结果或拖延进程的。弹劾“清丈使”扰民、酷吏的奏章,也时不时飞到朱标的案头。
每当这时,朱标展现出他仁厚外表下的刚毅与决断。
对于聚众阻挠的,他下令地方驻军强力弹压,擒拿首恶,绝不姑息!同时严令清丈队伍注意方式方法,不得借机盘剥百姓。
对于阳奉阴违的地方官,查实一个,革职查办一个!毫不手软。
对于勋贵的小动作,他则亲自召见当事人,或温言劝导,或严厉申斥,甚至搬出朱元璋的圣意进行敲打。
而对于那些弹劾“清丈使”的奏章,朱标并非一味偏袒,而是派御史暗中核查。确属扰民的,严惩不贷;属于诬告构陷的,则申斥甚至处罚诬告者,为干事的官员撑腰!
朱顽也没闲着。
他带着常茂、徐增寿等顽字营二代,时不时打着“体察民情”的幌子,跑到京畿附近的州县转悠。遇到清丈受阻的地方,他就大摇大摆地亮出身份,往清丈现场一站,也不说话,就笑嘻嘻地看着那些想闹事的豪强地主。他那镇国侯的名头,加上身边一群勋贵子弟,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谁都知道这位爷是太子眼前的红人,连陛下都拿他头疼三分,真惹毛了他,指不定给你整出什么幺蛾子。往往他往那儿一站,闹事的就蔫了一半。他还真揪出过几个试图贿赂清丈官隐瞒田产的大户,当场就把人扭送官府,闹得沸沸扬扬,为新政狠狠造了一波势。
新政艰难而扎实地在全国铺开。
一年,两年…
效果开始显现。
户部的库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盈起来。百姓们口中开始传颂“太子仁政”。
朝堂上对新政的质疑和阻力,随着国库的充盈和民心的归附,也渐渐平息下去。
文华殿内,灯火常常亮至深夜。
朱标埋首于奏章之中,时而凝神批阅,时而召见大臣商讨。他的储君地位,在监国的磨砺和新政的成功中,变得无可动摇。
朱顽则成了文华殿的“常驻景观”。他有时能帮朱标处理些具体事务,有时则纯粹是来“陪班”。实在无聊了,他就趴在条案上打瞌睡,或者溜到殿外廊下,掏出怀里藏的点心偷吃。偶尔被朱标抓个正着,也只是换来太子殿下无奈又好笑的一瞥,外加一句“注意仪态!”。
“标哥…啊,殿下,”朱顽啃着点心,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落日,含糊不清地说,“您说,等您将来真坐上那个位子,我是不是就能天天在朝堂上打瞌睡,也没人敢管我了?”
朱标放下朱笔,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想得美!到时候,第一个把你拎出去站规矩的,就是朕!”
不想错过《大明:娘娘管管你家老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