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8章 新朝气象(1/2)
大都克复,元廷覆灭,标志着华夏大地自唐末以来,历经数百年分裂与异族统治的漫长黑夜,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大一统曙光。_零/点,墈·书+ `埂^薪_最\哙^奉天殿内,气氛却并未因大胜而松懈,反而更加务实。
“陛下,”刘伯温手持玉笏,声音沉稳中带着锐意,“元胡虽灭,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江南虽富,然中原、北地历经百年蹂躏,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当务之急,乃恢复元气,固本培元!”
他条理清晰地奏陈:“其一,移民实边。将江南、湖广无地少地之民,迁往河南、河北、山东等荒芜之地,授田、贷种、免赋三年,使其安居乐业。其二,兴修水利。疏浚黄河故道,整修大运河,开掘陂塘沟渠,既防天灾,亦利灌溉漕运。其三,劝课农桑。推广陛下所言之深耕轮作法、新式农具,提高粮产。其西,重振工商。降低商税,鼓励行商,恢复南北货殖。工部‘军器监’可分出民用匠作,改良织机、制瓷之法,使物阜民丰。”
户部尚书李善长紧随其后,态度恭谨而务实:“刘相所言极是。臣补充,当行‘黄册’(户籍册)、‘鱼鳞册’(田亩册)之法,清丈天下田亩,厘清人口户籍,杜绝豪强隐田匿丁,确保赋税公平,国库充盈。¨狐¨恋^雯`茓+ `嶵,欣~章?踕\耕?辛+筷*同时,于各府州县广设‘常平仓’,丰年籴谷储粮,灾年开仓赈济,以平抑粮价,备荒备战。”
李善长被敲打后,收敛了私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繁杂的政务中,其理财之能确实为新朝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朝堂之上,刘伯温总揽全局,深谋远虑;李善长精于实务,保障后勤;徐达坐镇枢密,整军经武;杨逍执掌锦衣卫,监察天下。开国之初的核心班子,在张无忌的驾驭下,呈现出难得的和谐与高效。
“草原之事,诸卿有何高见?”张无忌抛出了另一个关键议题。
群臣议论纷纷。
有武将主张乘胜追击,出塞扫荡,犁庭扫穴。
有文臣认为草原苦寒,得不偿失,当效仿前朝,筑长城以守之。
徐达沉吟片刻,出班道:“陛下,臣以为,草原诸部,因黄金家族被擒,己陷入混战。此乃天赐良机,然非用兵之时。当行‘分而治之,羁縻安抚’之策!遣使联络瓦剌、鞑靼、兀良哈诸部,承认其首领地位,许以互市之利,挑拨其互相制衡。¨h¨u_a,n_x*i~a*n-g.j·i+.~n+e¨t¨同时,于长城沿线险要处,设立‘九边重镇’,驻以精兵,屯田戍守。待我大明国力鼎盛,草原内耗疲敝之时,再行雷霆手段,或可一劳永逸!” 此策深得张无忌之心,既有战略定力,又为未来埋下伏笔。
朝议热烈而务实,每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都在激烈的辩论和权衡中逐渐成型。一个庞大帝国恢复生机的蓝图,在奉天殿内清晰地铺展开来。
立后风波,帝王之囿。
就在朝议渐入尾声,气氛融洽之际,户部尚书李善长再次出列,他手持玉笏,神色庄重,朗声道:“陛下!今海内一统,乾坤朗朗,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亦不可久虚中宫!陛下登基数载,勤政爱民,功盖寰宇,然中宫之位空悬,实非国家之福,亦非万民所望!臣斗胆,恳请陛下早定国本,册立皇后,以正位坤宁,母仪天下!”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满朝文武,无论文武,瞬间齐刷刷地跪伏在地,声音洪亮而整齐:“臣等附议!恳请陛下册立皇后,以安社稷!”
声浪在奉天殿高大的穹顶下回荡。张无忌端坐龙椅,目光深邃。他心中早有定论,那个聪慧果决、与他患难与共、甚至不惜背叛家族助他成就大业的女子——赵敏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正欲开口,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却抢先响起。
“陛下!臣刘基,有本奏!” 刘伯温出列,深深一揖,打断了张无忌即将出口的话。他抬起头,目光坦然无惧地迎向皇帝,声音清晰无比:“李尚书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然,皇后之位,关乎国本,关乎社稷传承,不可不慎之又慎!”
他微微一顿,无视张无忌瞬间变得锐利的目光,继续说道:“江南苏氏,累世书香,诗礼传家。苏坦妹小姐,乃苏老侍郎嫡孙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贤良淑德,精于诗书,通晓礼仪,更难得心怀仁善,常于乡里施粥赠药,声誉极佳。其兄苏琦,亦为陛下‘举贤院’新晋干吏,清廉勤勉。苏氏家风清正,世代忠良,实为后族之不二之选!臣,冒死荐之!”
刘伯温的话语如同冰锥,瞬间刺破了张无忌心中的暖意。他推荐的不是别人,正是江南文坛领袖、前元致仕老侍郎苏哲的孙女苏坦妹!一个代表着江南士林、根正苗红的汉家贵女!
张无忌的脸色沉了下来。他自然明白刘伯温的深意,甚至比刘伯温想得更远。赵敏,是他的挚爱,是与他并肩走过最艰难岁月的伴侣。但她的身份,是前元郡主,是黄金家族嫡系血脉!立她为后,情可通,理难容!
刘伯温的忧虑绝非杞人忧天:
血统之忌: 赵敏所出之子,将是嫡子,依礼法为储君第一顺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倚天,开局逍遥御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