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01(1/1)
住了,他的那些解决办法只能在朝堂打转,根本不适用于明末的乱世。*卡?卡`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万历后期,东林党把持朝政,引起其他团体的不满,大明版本的党争开始了。到了天启时,皇帝宠信大太监魏忠贤,而魏忠贤身为皇帝的代言人,联合了其他不满东林党的官员,发展出了阉党,从此和东林党开始了好几年的针锋相对。]
朱棣狠狠摔了一下手中的马鞭,凌空卷起一声呼啸,吓得朱高炽不顾腿疾,往旁边跳了一步。
“党争,又是党争,北宋的教训还不够么!”
[崇祯继位后,罢黜了魏忠贤,让他去凤阳看坟。这个举动是没错的。
因为魏忠贤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他是前朝旧人,还和崇祯有私仇--抚养崇祯长大的东李选侍,就是魏忠贤联合天启的乳母客巴巴弄死的。
但崇祯的错误在于,他不该搞扩大化,肆意扩大阉党名单,做成大案。^狐^恋+文~学! .更_新¢最`全¢]
朱元璋了然,他貌似知道虎狼之药是什么意思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稳定朝政,尽力消弭党争,先解决建奴的问题,等没有了急迫的外患,再回头调理内政,平息流民匪乱。
要知道他当年刚打下这应天府的时候,还要想方设法的平衡官绅和老百姓呢!
[崇祯定逆案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看你有没有给魏忠贤建生祠。
他的逻辑非常的简单粗暴,你给魏忠贤建生祠了,那你就是跟他关系好,就要罢官,永不叙用。你没建生祠,还顶撞到魏忠贤,那你就是好人,立马就启用你。
可问题是,当年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势力之大,就是我们讲过的王振都不一定比得上,只要是当官的,尤其是重要位置的官员,不管内心想法怎如何,多少都得虚与委蛇一下子,才能在官场生存下来这样子。′p,a¨o¨p^a?o¨z*w~w_.-c/o,m+不多别的,就是袁崇焕都给九千岁弄过一个呢。
所以崇祯刚上任了几个月,六部尚书就换了八个,为啥多了呢?因为兵部尚书连续换了四个人。转过年的崇祯元年,不到半年时间,六部尚书又重新换了一遍。
其他全国地方的个省、道、州府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基本等于朝廷大换血,而且是多次换血。
咱就是说,就算是尿毒症患者,也不能频繁做透析啊,更何况是癌症晚期,稍有不慎这把老骨头就散架了。]
崇祯已经坐不住了,他冲出殿外,恭恭敬敬的站在庭院里,做聆听垂训状。
皇帝都站着,他们这些大臣也不好意思再坐着,其实按品次站在皇帝身后俯首,站着听训。
午后的太阳热烈,几个老臣差点站不住,也只能忍着。来往前朝的小宦官路过,都好奇的瞅一眼大臣们。
[这样折腾的恶果很明显,这些空降的高层领导根本站不住,或者还没弄清楚情况就又被崇祯弄走了。这不仅极速的消耗着大明的人才储备,更是加剧了党争的暗流,让朝廷更加混乱,政令不畅。]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魏忠贤倒了,但没人接他的班!
自古宗室、勋贵、外戚、宦官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我这么说可能许多人嗤之以鼻。
但纵观历史,在相权或者说士大夫力量微弱的时候,这四个确实是让皇帝忌惮的洪水猛兽。但若是相权,也可以说是文官集团力量过大,大到能掣肘皇权的时候,这四个就是皇帝需要团结的力量,要用他们去对抗文官集团不被架空才行!]
朱棣教育朱高炽道:“你听懂了么?为政者,当以平衡之道为要义,所谓帝王心术,不过就是拉一派打一派,让朝廷各个势力保持平衡,都为君王为差遣罢了。”
“儿子谨遵教诲。”
[可到了大明这里,因为成祖是藩王起兵靖难的,所以他上位后格外防范藩王,削除了朱元璋给的兵权,秉持着“可以富贵但绝对不能染指权利”的原则,把宗室当猪养,成了财政的吸血虫。]
朱棣还在教育着大胖儿子的为政之道,没想到直接被天幕给点名批评了,霎时面色古怪了起来。
朱高炽低着头,憋笑憋的很辛苦。
朱棣确实是有这个打算,而且赵宋的宗室不也是圈养的么?他们连藩地都没有呢,全关在京城里,怎么到他这里就是吸血虫了呢?
难道他的后代子孙特别能生?
[勋贵,之前讲过的土木堡,被朱祁镇这个碳基生物给一战送没了,从此基本没出过什么正经人了。
至于外戚,那更是一个个小门小户出身,在朝堂上没一点根基。]
朱元璋现在已经气炸了。
怎么就小门小户了,他可是把开国功臣基本联姻联了个遍!后世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还有!成祖到底是谁!
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
不想错过《盘点夺权篡位指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