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02(1/1)
敢抢他标儿的皇位!站出来,现在立马站出来!
他好伤心,亏他还以为标儿文治武功样样行,结果全夸错了对象,怎么会这样。*l¨u,o,l-a¢x¢s-w,.?c*o?m*
朱元璋咬咬牙,标儿是个好孩子,自己一定要让他继承大统,他到要好好观察一下,是哪个儿子有不臣之心!
[所以盘算下来,皇帝能用的只有宦官这个家奴了。
虽然太监大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明朝的太监是藤蔓,只能依附皇帝,不可能变成晚唐那种大树。
明武宗时期的刘瑾厉害吧,也是一手遮天,把朝堂搅和的翻天覆地,可正德显他烦了没用了,一张小纸条写的手诏就能让他束手就擒,活活剐了三千多刀。
所以就算宦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对皇帝来说,只这一个优点就够用来对抗外廷那些文官集团了。]
朱棣点点头,是个好主意,郑和不就是个太监么?
[所以从成祖起,明朝的皇帝不停地折腾内廷,先后搞了东厂、西厂、内行厂等各种机构对抗文官。.w·o*d+e?s+c.w?..c\o\www.]
等等,朱棣猛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什么。
成祖?什么成祖?谁是成祖?
他不可思议的回头看自己的大胖儿子,以眼神质问:你这个王八羔子敢给老子上这个庙号?!
朱高炽吓也吓死了,他赶紧把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立马否认。
他怎么敢的啊,要是说帝系转移,那不就是承认他们这一脉都是乱臣贼子?!
[魏忠贤就提督着东厂,所以拿捏百官把柄不在话下。
但崇祯处理了魏忠贤之后,没有好好经营锦衣卫、东厂这种直属于皇帝的机构,成了权利真空,迅速被别人把持,他自己则成了个聋子瞎子。]
崇祯被太阳晒的有些难受,但他脑子却越发清醒过来。·s^o¢e.o\.?n^e^t/
没错,他悟了。他为什么要自废双臂* ?回去就好好整饬一番!
他身后的内阁官员互相看看,都从彼此的眼神出看出了担忧。
陛下不会又要重启东厂的职能吧?这要是认真起来,那他们这些京官还活不活了?
[崇祯二年,陕西大旱,而且是千里赤地极为严重的那种。朝廷本来就在到处打仗,年年亏空,哪里有钱去救助灾民,开仓放粮呢?于是整个陕西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崩溃了。
原本只是星星点点的流民起义,一下子变成了燎原大火,烧的西北地区更加动荡。
这时候,关外的建奴也瞅准时机,绕过山海关,从察哈尔蒙古寇边,肆虐蓟州地区,夺了永平四城,就在京畿的眼皮子底下晃悠。
一般来说,如果是三方实力周旋的时候,都是拉拢弱的一边,对付强的一方。三国演义里,也是孙刘联盟,对付曹魏这个庞然大物嘛。
对大明来说,辽东的建奴是当仁不让的强敌,需要全部精力去对付的那种。为此,我觉得可以拉拢流民起义军或者蒙古,至少可以避免两线作战。
尤其蒙古和建奴是世仇,大明和蒙古打生打死二百多年了,但当建奴崛起的时候,林丹汗还是毫不犹豫站在了大明这边。
可明廷上下那种天.朝上国的思想很严重,放不下包袱,拉不下面子,完全拒绝了蒙古的联盟请求,闹了好大的不愉快。
最后林丹汗打不过建奴,一路西逃,最终死在了青海,而建奴则是完全接受了东蒙古的势力范围,时刻威胁着燕云一带和辽西走廊。
对于流民起义军也是这样。
崇祯想的是“攘外必先安内”,关键是大明现在有安内的土壤么?
没有,到处都是流民,只要给口吃的,立马就能拉起上万人的队伍。而且剿灭流民军刚刚有点成效,建奴必定找准时机来寇边劫掠,逼得大军回撤,让流民军能喘口气,接着发育。
就这样不停地两线作战,好好的人也要流血流干净了,何况大明。 ]
这……崇祯想起来当初蒙古来请求联盟的事情,朝臣言辞义正的表示应该拒绝,只接受朝贡,绝不能接受平等位置的结盟。
他也觉得,不应该失去了大明的气度,毕竟他祖宗就是靠驱逐鞑虏才君临天下的,现在他要是和蒙古媾和,岂不是要让天下非议?
所以他从善如流的拒绝了。
谁知道又被批评了!
唉,做皇帝好难。
[其实,崇祯也是想过要结束两面、甚至三面作战这个状况的。只不过是在他被数次寇边,君王威仪荡然无存之后,他才发现:打不过,建奴真的打不过。
于是他悄悄派了陈新甲去跟已经改国号为“后金“的建奴议和。结果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顿时群情激奋。
老百姓被建奴劫掠,受了许多苦,不愿意议和可以理解。但是那些朝廷官员、那些整天议论朝政的生员举子也跟着义愤填膺。
不想错过《盘点夺权篡位指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