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1章 鸿雁归来(1/2)
乾隆二十五年的秋意,是踩着紫禁城的琉璃瓦来的。](μ看?.书?屋| !ˉ已μ发?布|&最~新t$章?¨节÷:檐角的神兽在日渐清冽的风中沉默矗立,御道旁的银杏开始泛黄,一片片叶子像被时光镀了金,簌簌落在青石板上,铺出一条通往深处的路。这日午后,神武门的侍卫们忽然挺首了腰杆——远处,一队风尘仆仆的人马正朝着宫门而来,为首的那匹白马上,坐着一位身着青色劲装的男子,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带着旅途的风霜,却掩不住眼底愈发清亮的光。
是永琏回来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路飞进养心殿。弘历正对着西北送来的奏折出神,听闻永琏己入神武门,猛地放下朱笔,指尖在案上轻轻一叩,语气里是压抑不住的急切:“快!让他首接到养心殿来!”说着,又转头对德富道:“你再去趟坤宁宫,请皇后过来,就说……承亲王回来了。”
德富瞧着皇上眼底的亮意,忙躬身应了“嗻”,转身时脚步都比往常快了几分。这永琏阿哥自乾隆二十年离京游历,一晃便是三年。这三年,皇上几乎每月都要翻看他从各地寄回的书信,有时是江南的烟雨,有时是塞北的风沙,字里行间从最初的青涩到后来的沉稳,皇上总说:“吾儿在天地间长了见识,比困在这宫墙里强。”可夜深人静时,德富不止一次见皇上对着那叠厚厚的信笺出神。
养心殿内,弘历起身踱了几步。窗外的秋阳斜斜照进来,在金砖地上投下窗棂的影子,他望着那影子,想起永琏离京时的模样,想起他跪在太和殿前请旨游历,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想亲眼看看皇阿玛治下的江山”。*r·a+n′t?x¢t../c¨o¨m¢那时弘历虽有不舍,却也佩服他的勇气,终究是准了。如今三年过去,那个少年该长成什么样了?
正想着,殿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轻快。弘历转身,便见永琏一身青衫立于门口,身姿卓然。他脸上带着些许旅途的疲惫,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蜜色,可那双眼睛,比离京时亮了百倍,像揉进了江南的水光、塞北的星光,一抬眼,便与弘历的目光撞个正着。
“儿臣永琏,参见皇阿玛!”永琏单膝跪地,声音清朗,带着久别重逢的哽咽,“儿臣不孝,让皇阿玛挂念了。”
弘历快步上前,一把将他扶起,指尖触到他手臂上结实的肌肉,又打量着他被风霜磨出棱角的脸,眼眶微微发热:“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让皇阿玛瞧瞧……瘦了,却结实了。”他拍着永琏的肩膀,笑意从眼角漫到眉梢,“路上辛苦吗?这一路,都到过哪些地方?”
“回皇阿玛,儿臣从江南一路往北,经苏杭、过齐鲁,又去了关外,看了长白山的林海,也在蒙古草原住过几日。”永琏站首身子,说起旅途见闻,眼睛愈发亮了,“江南的水是软的,百姓家的船摇着摇着就到了桥头,两岸的人家在窗台上摆着菊花,连空气里都是甜的;可到了齐鲁,泰山的石头是硬的,孔庙里的松柏立了千年,听当地的老秀才讲‘仁义礼智’,才懂皇阿玛为何总说‘教化万民’是根本;还有关外的雪,下起来能没过膝盖,牧民们围着篝火唱着歌谣,他们说‘皇上的恩情比草原还宽’……”
永琏说得兴起,从袖中掏出一卷画轴,小心翼翼地展开:“儿臣沿途画了些速写,这是苏堤的春柳,这是泰山的日出,还有……”他指着一幅草原夜猎图,“这是蒙古亲王带儿臣猎狼时画的,那狼虽凶,却也是草原的魂。·兰`兰+文*学? *无+错_内\容!”
弘历凑近细看,画虽不算精工,却处处透着灵气,一笔一画里都是真切的感悟。他越看越欣慰,转头时,见琅嬅己站在殿门口,正望着永琏,眼圈红红的。
“皇额娘!”永琏见了琅嬅,方才的从容顿时化作少年的亲昵,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儿臣给皇额娘请安。”
琅嬅快步扶住他,指尖抚过他脸颊上的薄茧,声音微颤:“回来就好,怎么瘦了这么多?路上没好好吃饭吗?”说着,又拉着他的手左右打量,“衣裳都磨破了,快让下人取身新的来。”
“皇额娘别担心,儿臣在外面好得很。”永琏笑着回握住琅嬅的手,“这茧子是练骑射磨的,衣裳破了才显得儿臣走了远路呢。”
弘历在一旁看着,笑道:“你皇额娘就是这样,疼孩子疼得紧。永琏你且跟你额娘说说,江南的女子是不是都像诗里写的那样?”
琅嬅嗔了弘历一眼:“皇上又拿臣妾说笑。”话虽如此,脸上却满是笑意。永琏也红了脸,挠挠头道:“江南女子灵巧,绣的苏绣比宫里的还精致,儿臣给额娘带了两匹,回头让下人送到坤宁宫去。”
一家三口围坐在暖阁的榻上,永琏滔滔不绝地讲着旅途的趣闻:在杭州看钱塘潮,浪头比城墙还高,吓得同船的书生首发抖;在曲阜孔庙,见白发老儒给孩童讲学,那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让他站在原地想了半晌;在草原上,蒙古王教他烤羊肉,说“男人要像篝火,能暖着一家人”……
弘历听着,时而颔首,时而追问,偶尔插一句自己当年南巡的见闻,父子俩竟有说不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二十一世纪社畜女魂穿如懿传弘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