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章 佛教在西藏和大理的弘传(7/9)
[36]大理国人民,姓下双名并列,其中一者取自佛名或法号(如刊印佛经上印:董药师贤因华严宝为法界造),明朝犹传,至今偏僻农村尚保留此一习俗。
[37]南诏王劝丰佑(823—859)礼摩伽陀国僧赞陀崛多为国师。母亲出家,法名慧海,行大供养,以千两以上铸佛。蒙世隆(859—877)母亲段氏,虔诚信佛,人称“师摩矣”(即师母)。其母子建南诏铁柱及四川景净寺,至今犹著名。世隆威服四方,感佛所成,建大寺八百名兰若,小寺三千称伽蓝,遍布云南,而有诗云“伽蓝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并使家知户到,皆以敬佛为要务。其子舜隆(877—897)以观音菩萨“阿瑳耶”的瑳耶为年号,并以黄金铸文殊、普贤圣像,奉于崇圣寺。另金铸一百零八尊观音菩萨像,立于街巷,居民得以敬仰、礼拜。
[38]即文经皇帝段思英、秉义皇帝段素隆、圣德皇帝段素贞、孝德皇帝段思廉、上明皇帝段寿辉、保定皇帝段正明、中宗皇帝段正淳、宪宗皇帝段正严、景宗皇帝段正兴及神宗皇帝段智祥。其中,除文经皇帝因王位之争而为僧外,其余皆禅位为僧。
[39]意为轨范师。白族语称为“师主簿”,又译为“阿阇梨”、“阿左梨”、“阿拶哩”,意思为轨范、导师,又称“师僧”或“轨范师”,乃指内具实德,外备威仪的佛教大德。至明代阿咤力教僧人分居山寺者及居家者两种。居山寺者严守戒律,称为“净戒”或“得道者”;居家者的“师僧”可娶妻、应考出仕。赞陀崛多之后,阿咤力成为大理国师,蓄有妻室,世代相传,尤其以大理县凤仪北汤天“师僧府”董家最为著名,其自大理国起,至今已有四十三代,俨然成为阿咤力教派中心,收集有唐、宋、元、明各代手抄及木刻阿咤力经卷,现存云南省图书馆,被列为国家珍藏本。
[40]清康熙时范承勋言:“阿咤力非释非道,其术足以动众,其说足以惑人,此故盛世之乱民,王法所必禁者也。”明代设置的阿咤力僧纲司与朵兮薄纪纲司因而被取消。
[41]大理名僧大德尚有知空法师擅长画梅和担当法师长于山水书画。尤其担当法师,是明季滇南三僧之一,生于1593年,从小生而颖悟,读书善属文,十三岁已有“名噪海内”美誉。先后礼李本宁、董其昌为师,学习书画,造诣深厚。担当长居大理,寄情书画诗禅,作品善描绘大理秀丽景色,李本宁赞其诗为“清而不薄,婉而不荡,法古而不袭迹,卑今而不吊诡”。董其昌则称其诗为“温淳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后出塞而有少陵之法”。担当性“气宇孤清,不亲权贵”,1642年感于明朝衰亡,从无住禅师受戒为僧。其淡泊诗风流露出热忱关切,对故国人民、山河的思念,及对投怀求荣者的悲愤痛绝。后曾至浙江参拜云门禅师,师授以禅旨,担当受其影响极大。其描绘苍山及鸡足山之山水画,多含禅机,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禅。1673年示寂,是一位具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及书画家。
[42]读彻,云南呈贡人,字见晓,后改为苍雪,号南来。于昆明妙湛寺出家,于鸡足山寂光寺为水月儒全侍者,掌管书记。师尝宣讲贤首法藏及清凉澄观大师著作不辍,于楞严、唯识、法华、三论等诸经论亦有深入。著有《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法华珠髻》等,博学多闻,善画,尤工于诗,有《南来唐集》四卷,王渔洋推举其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
[43]读体,明末云南楚雄人,律宗千华派第二祖,字绍如,后改为见月。善绘画,尤长于观音大士像,有小吴道子之称。十七岁时从剑川赤岩岩一老僧习《华严经》,读《世主妙严品》省悟而出家,后仰慕三昧寂光律师,东行,从其受具足戒。寂光入寂,付嘱紫衣及诸戒本,师遵律施行受具、结界及安居,对当时戒法沦丧,纲纪不存的情况,力挽狂澜,以身示范,时开坛说戒,受戒者多,众人称叹为南山道宣再世。师身形高大,顶有肉髻,声如洪钟,貌似古佛,自称从鸡足山来,故又有“迦叶尊者化身”之称。著有《毗尼止持会集》、《毗尼作持续释》、《传戒正范》等。
[44]为西藏二十八代赞普。
[45]谓不可理解的神圣之物。公元4世纪,藏王拉托托·日宁赞缘印度学者罗森楚及译师悌列西,得《如意珠宝箧庄严经》、“六字明”及“金塔”等佛教文物。
[46]松赞干布,唐素称“弃宗弄赞”(617—650)。他统一吐蕃各部落,建立联合政权,文治武功优,并且创立西藏文字,是位有名的赞普。二十三岁娶尼泊尔墀尊公主,二十五岁娶大唐文成公主为妃。
[47]指藏王为迎娶两位公主,在拉萨建大昭寺、小昭寺,并用藏文翻译《华严》等大乘经藏。
[48]赤松德赞,是一位虔诚奉佛的赞普,亦是莲华生大士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
[49]寂护,又名菩提萨埵,东印度人,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的瑜伽中观派的创始人,那烂陀寺著名学者。后来任藏北桑耶寺首任大堪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