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二章 日本佛教史(1/7)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其间曾引起正反两派不同意见的争执[1],后由崇佛者获得胜利,自此开展日本佛教史新页。日本佛教的发展、演进,可略分为:飞鸟时代(546—645)、奈良时代(645—781)、平安时代(782—1192)、镰仓时代(1192—1333)、室町时代(1333—1600)、江户时代(1600—1868)、明治维新之后(1868—?)[2]等七个时期。
一、飞鸟时代日本佛教初期的建立,归功于圣德太子[3]的推展,在他摄政的三十年之间,下诏兴隆佛法,创建寺院,亲自宣讲佛经及著疏,遣使入唐,将自朝鲜传入中国文化的途径,改为由日本直接与隋唐文化的交流,并以佛教为国教。推古三十三年(625年),高句丽沙门慧灌抵日,弘传三论,开日本三论宗之始,门下俊杰甚多,三论便成为此期佛教的主流。另道昭入唐(653年),从玄奘大师习法相,为日本法相宗的初传。综观佛教于此初传期间,得到国家的保护,唯当时社会仍多以求神的心态奉佛,尚未进入真正的慧解与行持。
二、奈良时代奈良时代传承飞鸟时代的护佛政策,以兴隆佛教来护国佑民。有圣武天皇热心推展佛教,兴建壮丽宏伟的东大寺,铸造世界有名的奈良大佛,并请唐鉴真大和尚[4]设坛授戒,正式确立日本佛教的戒法,并推崇华严思想,以体现其政教合一的理念[5]。本期佛教学风鼎盛,主要宗派有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律宗和华严等六家,即所谓“奈良六宗”[6]。各寺大多诸宗并存,研究者也数宗并学。唯其中以华严宗受圣武天皇的重视,具有优势地位。又法相宗人才辈出,成为本期佛教思想的主流。其他方面如写经、佛教文学、美术等,也同时盛行[7]。综观此期佛教,着重人间性、国家性,并有学术发展的特色,在教理上传承于中国,尚无新论。
三、平安时代平安前期的佛教,以最澄和空海从唐朝传入的天台及真言宗最盛。最澄[8]入唐,兼学密、禅、戒各宗,日本佛教因此具有复合性,融合而成日本特色的天台教。空海[9]著有《辨显密二教论》,是最早的密宗教判理论书。至此,日本佛教已渐脱离中国的范畴,而发展出民族化的佛教。另在最澄及空海度唐前后,许多僧侣亦同时至中土求学,即所谓“入唐八家”[10],也闻名古今,所学皆与密教有关。因此,平安前期的日本佛教,可称为密宗的兴隆时期。又本期佛教深受贵族们所信仰,因此贵族青年皆以出家为风尚。
平安中叶之后,贵族与武士间的矛盾严重,佛教为保护寺产,征集武士为僧兵,于是佛教僧侣涉入了日本政治旋涡,奈良六宗衰微,末法思想产生[11],但也因对末法的警觉,佛教开始出现新的宗派。首先出现的便是含净土思想的念佛往生派,以空也上人与惠心源信为代表[12]。因此奈良时代国家性、学术性的佛教,到了平安时代,便转变成民间化的佛教。
四、镰仓时代平安末期经过惨烈内战后,由源赖朝于镰仓设置将军幕府,开展了镰仓幕府时代,亦拉开日本武家专政制度的序幕。在佛教方面,新兴宗派纷纷出现,奈良六宗亦有复兴之势,新旧佛教之间产生多元化的互动与影响。依发展时间先后约分三期。
第一期:1.法然(源空)提倡以称名念佛为主的净土宗[13];2.荣西提倡兼融台、密、禅的临济宗[14];3.慈圆中兴天台宗、贞庆中兴法相宗[15]。
第二期:1.明惠提倡华严宗的“信满成就”论[16];2.亲鸾创立以信心为本的净土真宗[17];3.道元倡立修证一如的曹洞宗[18]。
第三期:1.日莲提倡口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经题为证悟之本的日莲宗[19];2.一遍强调以一心念佛为主的时宗[20]。
净土宗与净土真宗两派,信仰人数最多,为日本最普遍的宗派。因此,净土真宗与日莲宗可说是日本本国化的佛教。日本佛教在镰仓时代是一个转变时期,新的改革运动使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历史上展开新页。
五、室町时代由于社会动乱之故,佛教亦由鼎盛而至衰微。唯有禅宗因武士的归仰[21]及其“明心见性”的宗旨,所以能在战祸中一枝独秀的盛行于社会各阶层,也因此产生混合禅味的日本茶道、花道、书道和剑道。又禅宗高僧受到将军和武士的尊崇和拥护,也自然推动了“禅”的盛行。这时期最被推崇的是确立“五山文学”[22]地位的梦窗国师[23]与大灯国师[24]。另外,净土宗、净土真宗、日莲宗等宗派,皆在创始人圆寂后,因思想正统之争,而逐渐分裂成许多派别,但仍受到许多农民信众的护持。室町末期,进入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佛教形成两种不同的形势:一是与武士联合以适应环境的真言、天台等宗;另一股力量则结合被压迫的民众,如农民及下阶层人,以争取有利形势,如净土真宗及日莲宗等即是。
六、江户时代战国时代的动乱结束后,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置幕府,为使日本减少外国的压力与内部纷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