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二章 日本佛教史(5/7)
人的大力提倡。良忍的弟子源信撰有《往生要集》,将有关净土教义的一百六十多部经典编列在一起,有系统的阐释弥陀教法,并以此为结社念佛的指南。此书对镰仓净土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另南都三论宗系的永观、真言宗的觉鍐都是净土思想的提倡者。
[13]平安时代也有净土思想的盛行,但仍附属于他宗的地位,直到法然上人(1133—1212)时,净土宗方告独立,是为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因读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及源信的《往生要集》而归命念佛,他强调“往生之道,念佛为先”,大力提倡称名念佛。由于简单易行,便迅速扩展开来,但为当时保守教徒所非议。法然著有《选择本愿念佛集》,门下弟子很多,并各自成派立宗,其中亲鸾开出净土真宗,一遍开出时宗,迄今仍为日本佛教的大宗派,可见法然对日本佛教影响之大。
[14]荣西禅师于仁安三年(1168年)入宋,至天台山求法,得天台新章疏三十余部。文治三年(1187年)再次来华,登天台山,学习临济宗黄龙派的禅法。建久二年(1191年)归国,始行禅规,道俗满堂,遂于筑前博德建立圣福寺,这是日本禅寺的创始,后世尊其为日本禅宗开山祖师。他主张天台、真言皆是禅者应学之教,于京都开创建仁寺,作为台、密、禅三宗兼学的道场,并融和三宗而形成日本特色的临济宗。又因师精通饮茶养生法,撰有《吃茶养生记》,为日本茶道的肇始。
[15]镰仓初期,旧佛教改革派对法然教团的责难最多,其中四度登天台座主的慈圆批评最强烈。另法相宗的贞庆,对法然的专修念佛亦采对峙态度,一心致力法相宗的复兴。
[16]南都华严宗僧明惠(1173—1232)最初仰慕法然,法然圆寂后,《选择本愿念佛集》公开于世,明惠读后不能认同,因此严加批驳。代表其圆熟思想的是《华严修禅观照入解脱门义》一书,主张在信心圆满成就后,即与佛齐等。
[17]亲鸾所创净土真宗,以弘扬弥陀真实教义而立名,以一心一向归命阿弥陀佛为宗旨,故称一向宗。其以净土三经及《十住毗婆沙论》、《净土论》为根本经典,撰《显净土真实教行信证文类》一书,而立“教信行证”四法的教义。法然主张以念佛为主,亲鸾则强调以信心为本的他力往生说,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即可仗佛力往生。又已得信心者,必住于正定聚,而与如来相等不二。亲鸾认为食肉带妻的在俗生活并不妨碍念佛修行,此生活态度迥异于净土宗其他支派。至亲鸾的曾孙觉如,正式以本愿寺为真宗大本山,第八世莲如,教势蓬勃发展,惟彼时德川家康忌惮本愿寺势力过盛,故于庆长七年(1602年)将本愿寺分为东西两寺,即今之两本愿寺派(西本愿寺称本愿寺派,东本愿寺称大谷派)。此外,亲鸾门叶繁荣,流派渐次分立,总称真宗十派。
[18]道元(1200—1253)二十三岁入宋求法,遍参禅宗诸师,于天童山如净禅师处证悟(如净是洞山良价的法系,绍承曹洞宗默照禅之风),并得印可。归返日本后,创建永平寺,大扬曹洞禅,永平寺为曹洞宗的中心道场。道元所传的禅风主张“修证一如”,亦即打坐的同时即是证悟,故提倡“只管打坐”的实践法门。
[19]奉《法华经》为唯一佛教经典。认为《法华经》是一切经的耳目,是诸宗的核心,因此末法众生唯藉称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经题,即可感得常寂光净土,此即为该宗唱题成佛的特色。日莲另著有《立正安国论》,表其确立正法(《法华经》),以消除天灾人祸,进而安定国家。因此,日莲宗的教义不仅限于个人救济,更重于救济社会及国家。然有强烈的排他性,也因而引起其他宗派的不满。
[20]一遍所创时宗,取名自《阿弥陀经》“临命终时”之文,其传教方式为“踊跃念佛”。主张“佛法除当体一念无余谈”,否定须通过身语意的一切修行,主张称名念佛,认为佛号本身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如能一心不乱念佛,死后即可往生。
[21]禅宗初传入日本时,与当时的武士结合,武士们以禅宗的修行实践,作为完成武士人格培养的方法,所以禅门高僧也受到将军与武士的尊敬和拥护,自然也增长禅宗的盛行。
[22]“五山文学”,时当宋僧一山一宁赴日的镰仓末期开始,至室町时代,活跃于日本文坛而以五山为中心的文学。在镰仓时代,中国高僧赴日以及日本学问僧的入宋不绝于途,成为当代文化的代表。其中以日本正安元年(1299年),一山一宁赴日后,掀起风潮,其门下有虎关师炼、雪村友梅、中严圆月、梦窗疏石,梦窗门下则有春屋妙葩、龙湫周泽、义堂周信、绝海中津、古剑妙快等,活跃于日本南北朝时期,开五山文学的黄金时代。
[23]梦窗国师,临济宗僧。为宇多天皇后裔。九岁即通学内外典籍。后悟佛法本非义学,乃参禅于一山一宁、高峰显日诸师。正中二年(1325年),应后醍醐天皇的召请,住于京都南禅寺、镰仓圆觉寺,大扬禅风。其法系并非单纯的禅风,尚带有密教色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