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10章 这是神仙!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这是神仙!(1/2)

目录
好书推荐:

【秦筝在教室里走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完全文,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讲课。

“我们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看看看。首先是文章开头,作者跟着袁老先生在田里工作。这个时间是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老却依然在照看水稻。这就是文章中写的第一个事件。”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在长沙马坡岭田间工作。”

秦筝点击一下白板,PPT上的表格出现了答案。

“这是第一个事件,接下来的事件就需要你们来找了。”】

PPT上的配图是袁老在稻田里,摸着饱满的谷穗。

农人看着金黄饱满的谷穗,已经能想象到收获的时候能堆满仓的情景了。

不识字的农人不清楚天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懂得粮食长成什么样才叫好。

这就是神仙的粮食吗?

不少农人跪了下来。

“请求仙人赏赐我等一点良种吧!”

【那这个事件体现了袁老的什么精神呢?

“热爱!”

“对!这个事件表现出的是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秦筝点了一下白板,PPT上的空格处就跳出了答案。

“我们来看下一个事件,也就是1961年这个时间的事件。”】

随着每一个事件的总结,天幕右边显示的文章就会用红色的字体显示出来,并且在时间等重要内容下面画横线,仿佛有人也在上面作着笔记。

每个事件按照顺序排列以后,杂交水稻诞生的时间线就很清晰明了。

虽然依然有不认识的名词,但是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一些。

秦,农家侠魁,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上的记录也没停,

汉朝赵过也是同样,他在书上看过动物杂交的实例,没想到稻子也能杂交吗?而且比一般种子还要好?他不禁思量起来这法子的可行性。

【秦筝却先说起了其他的。

“同学们知道我国五六十年代有一场持续三年的饥荒吗?”

“知道!”

“那时候我们国家刚成立十年,却突然遭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因为饥饿,还有吃了树皮却无法消化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作为农业工作者的袁老心中悲痛,于是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后来的结果显示,他成功了,他解决了数千年来的饥饿问题。”】

“真好啊!”无数忍受饥饿的想着。

“可是我们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人呢?”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一生的研究。

“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

“1964年7月5日,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同学们可以在文章里找出这几个时间点,这就是文章主要描述的事件。”

秦筝在接着说道:“然而科学的研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袁老除了遇到科学研究的问题,还遭到了外界的打压。”

“国外有人嘲笑他,‘提出杂交水稻课程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对此,袁老的态度是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他在坚持自己的观点下,写了信跟人交流流。”

再就是从1986年到1998年,不断取得突破。”】

短短几句话就概括了袁老的研究,但是只要有点常识的人的知道,这其中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

尤其对于农事有研究的人,更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这就是文章选取的几个例子,选取的这些例子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人物形象。”

“对!那么它突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比如这个事件,1961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株”。”

江清月:“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不错,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则是体现了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而1992年写信给《人民日报》,批判贬斥杂交水稻的文章,就表现了袁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最后就是从1986起,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这表现了他不断进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这就是选取典型事例,丰富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同学们记得好好学习一下。”】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断进取,为国谋利。

袁先生果然非常人啊!

敢于打破常规,并且敢想敢做,难怪能完成如此伟业。

【“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再来细看文章的遣词造句。”

“第一点,读标题,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

“本文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为虚,‘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的《七律·到韶山》,这里特指稻谷丰收,突出了袁隆平的科学成就;副标题为实,交代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