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章 查理帝国分裂后的西欧(5/5)
取得对丹麦区的控制,成为英国国王。
阿尔弗烈德在反抗丹麦人的斗争中,不仅依靠自由农民组成的军队,而且还建立了骑兵队。这种骑兵与以前的亲兵不同,他们从国王领受采邑,后来成为封建骑士阶层。农民除服兵役外,还要缴纳“丹麦金”。丹麦金最初是向丹麦人缴纳的岁币,后来变成经常税。兵役和赋税的沉重压迫,使自由农民不断破产,逐渐遭受封建奴役。阿尔弗烈德用编制法令汇编的方式,把封建主的统治秩序加以固定。他又为贵族子弟建立学校,召致学者到宫中教学,其中有著名的科伦大主教白鲁诺。阿尔弗烈德能读拉丁文,曾令人把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和其它几种拉丁文著作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并亲与其事。《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也在这时着手编辑。这些活动促进了英国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发展。
10世纪末年,大陆上的丹麦人入侵,到1017年征服整个英格兰。丹麦国王卡纽特(1017-1035年)把英格兰、丹麦、瑞典、挪威都置于统治之下,形成一个不巩固的“帝国”。卡纽特死后,帝国随即瓦解,盎格鲁·撒克逊贵族恢复英国王统。新王爱德华(1042-1066年)曾长期流亡诺曼底,即位后登用很多诺曼的教俗封建主,并和诺曼底公爵联盟,以与国内封建贵族相抗。爱德华死后,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征服英国。
封建制度的发展在9至11世纪间,盎格鲁·撒克逊自由农村公社分化的现象,已经十分显著。对丹麦人的战争,加速农民的沦落。封建贵族受国家的支持,广占土地,役属农民。不少农村公社变成了封建庄园。农民分地一般已缩小到三十英亩。国王以诏书形式把土地赐予教俗封建主,这种土地变成占有者的领地,称为“册封地”。930年,国王阿瑟尔斯坦下令,自由人必须有主,向其委身投附;同时赋予大土地所有者以特恩权,准许领主在领地内征课捐税,审判居民争讼,收取讼金和罚金。
英国11世纪初庄园中的农民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先前的自由农民,大都还保有土地,向领主缴纳少量的货币和实物租,有时也服少量徭役,对国王还负有兵役等义务。一种是定居在领主土地上的无权农民,每周服劳役二至三天,并缴纳各种贡赋。还有“茅舍小农”,只有小块土地和茅舍,每周服役一天,并负担其他较轻的义务。
在11世纪中叶,英国封建化的过程还未完成。各地还保存不少自由农民,尤其是曾被丹麦人占领的东北部地区。这些自由农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领主,但还未变成真正的农奴。直到诺曼征服之后,英国的封建制度才广泛确立。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