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章 5-11世纪的拜占延帝国南部斯拉夫人(2/5)
士丁尼派遣贝利撒留进攻北非,利用汪达尔贵族内讧以及当地部落与汪达尔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勾结旧奴隶主和教会势力,消灭了汪达尔王国。535年,贝利撒留进兵意大利,迅速占领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最后攻入罗马。查士丁尼到处恢复奴隶制度,将土地、奴隶和隶农重新还给罗马贵族和教会。东哥特人不甘屈服,在国王托提拉领导下全力出战。意大利的奴隶和隶农支持托提拉,只纳国税,豁免一切义务。在一个时期内,托提拉军势极盛,收复大部分土地,把贝利撒留逼迫到半岛西南角。但查士丁尼派军从意大利北部增援,于555年消灭东哥特王国。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查士丁尼乘西哥特内乱之机,占领西班牙的东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巴利阿利群岛以及达尔马提亚等地,也先后并入拜占廷版图。
长期的对外战争削弱了帝国的军事和财政力量。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发展,拜占廷帝国在各地的统治极不巩固。568年,伦巴德人从北方侵入意大利。奴隶和隶农与之汇合,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尽为所有。拜占廷只保有拉文那、罗马和半岛南部。6世纪80年代,拜占廷在西班牙的领地也被西哥特人夺回。查士丁尼恢复奴隶制罗马帝国的反动政策终于破产。
6至7世纪的奴隶,农民起义与斯拉夫人的入侵从6世纪末叶起,拜占廷的人民运动重新爆发。皇帝摩里斯在位时期(582一602年),埃及发生了阿萨利亚领导的起义,很快就扩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巴尔干半岛的斯卡马尔运动也烈焰重燃,出没于色雷斯一带。602年,多瑙河驻军在百夫长福加斯领导下掀起暴动。暴动军队得到城市贫民的配合,迅即占领首都,杀死皇帝摩里斯,推福加斯为帝。拜占廷的奴隶主、元老和地方大地主联合抗拒,最后镇压了暴动。610年,代表地方大地主利益的希拉克略登上皇位。
与奴隶、农民起义的同时,斯拉夫人大规模侵入巴尔干。早在6世纪初,斯拉夫人就越过多瑙河,不断进攻帝国边境。578 年,约十万斯拉夫人进占色雷斯、马其顿和帖撒利等地,逐渐定居。到7世纪初,斯拉夫人已遍布巴尔干半岛北部,部分斯拉夫人还深入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
斯拉夫人的移民和帝国内部人民运动相结合,给拜占廷统治阶级以严重打击,加速了帝国奴隶制度的瓦解。在奴隶、农民起义和蛮族入侵浪潮中受到冲击的拜占廷社会,转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斯拉夫人夺取当地奴隶主贵族的土地,按各部落进行分配。斯拉夫人带来的部落公社制度和帝国境内残存的村社结合,给在转变中的拜占廷社会带来新的因素。从此以后,拜占廷农村的主要生产者是自由的村社农民,奴隶制田庄逐渐衰落,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为向封建制过渡扫清了道路。
第二节7-11世纪拜占廷
封建制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拜占廷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从7世纪中叶开始,到11世纪末基本完成。从8世纪后期颁布的“农业法”中,可以看出自由农村公社的存在。农业法是斯拉夫人的习惯法和拜占廷法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在移入的斯拉夫人中盛行,而且也适用于拜占廷的广大农村。村社是当时农村的基本组织。草地、牧场、森林等属村社全体;耕地归农民占有,在收割后作为公共牧场,供全体成员使用。尚未分配的土地以及占有者放弃的土地也归村社所有。
在农业法中,也可看到村社解体的征象:土地逐渐私有,村社内部发生了阶级分化。贫农缺乏生产资料,无力耕种份地,往往将土地转让给富裕的农户,自己则成为对分制或什一制佃农。有的在失地后离开村社,流亡异乡。土地增多的富裕农户,开始使用雇工和奴隶。这些现象说明村社的自由农民正在逐渐没落,其前途是变成依附地主的农奴。
国家的税收政策对农民的没落起了加速作用。农村公社是一个纳税单位。国家向农民征收土地税、人头税、牧场税、牲畜税等,并强迫农民担负建筑、运输等劳役。在农村中还实行连环保制度。凡因逃亡而无人耕种的土地,责成同村的人代缴土地税。自由农民的没落影响兵源。政府为缩减军费,保证兵源,从7世纪起实行一种屯田军制度。服兵役者从国家领得耕地,世袭使用。屯田兵虽免服劳役,但须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他们同样是在没落中的农民。
外敌入侵对拜占廷的经济也发生了影响。7世纪时,伊朗占领拜占廷东部各省,深入小亚细亚,迫近君士坦丁堡。直到627年,拜占廷的军队才打败伊朗军,收回东方失地。到7世纪30和40年代,这些地区又被阿拉伯人占领。阿拉伯舰队于717年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因拜占廷使用“希腊火” ,船只被焚而退。679年,进入多瑙河南岸的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混合,另立保加利亚王国。外族的入侵不但迫使拜占廷丧失大片领土,而且也严重打击它的国外贸易。各地经济上的闭塞倾向有所发展,自足自给的封建田庄逐渐形成。
随着上述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拜占廷出现封建大地主阶级,用石油、硝石、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