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二章 十一到十五世纪的东南亚(2/5)
领导军民猛力反攻,次年在咸子关渡口①大败元军,收复升龙,元将唆都等被杀。从1284年末到1285年中,越南击溃元军五十万,再次把侵略者逐出了国境。
两年后(1287年),元军第三次进犯,水陆并进。陈国峻把军队化整为零,四出截击。元军后因粮尽撤退,越军则乘胜追击包围。1288年白藤江一役,陈国峻令用削尖并包有铁片的木桩插入河中,两岸设伏,乘涨潮诱元军深入。潮水下落时,伏兵出击,元军船只为河中木桩所阻,几乎全遭歼灭。此役卤获战船四百艘,俘大将乌马儿等四人。
军民一致是越南抗元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当陈仁宗畏怯欲降时,陈国峻说:“先斩臣首,然后降”。陈国峻治军严明,令将士必须与人民一心,不得扰民。士兵都在手臂上刺“杀鞑”二字,以示决心。广大人民群众或赶制战船弓箭,或筑路修桥,或奋起助战。陈国峻长于战略,往往出奇制胜,能变劣势为优势,终于击退了强大的元军。
农民起义和明朝的人侵元军虽被击退,越南却已遭到严重破坏。14 世纪初连遭水灾和歉收,人民生计日苦。统治阶级在胜元以后,日益骄奢,互相倾轧,又不断与占婆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陈朝时期社会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残存着野蛮落后的奴隶制。王公贵族和高级官吏有权召买家奴,到海滨筑堤圈地,辟为庄园。法律规定宗室相国可以蓄奴千人。奴隶脸上刺字,从事开荒,劳动比依附农民尤为艰苦繁重。14世纪以后,“富者驱奴使婢,田连阡陌,安享尊荣,贫者走马奔牛,趋乘服役,日食不给”,因之社会矛盾尖锐,农民和奴隶起义不断发生。1329年,牛吼号召占脱寨农民起义。1341 年,以郑觉密为首的泰族农民在沱江一带起义。1344年,海阳一带饥馑,农民在吴陛领导下,以“赈救贫民”为口号,发动武装起义,规模最大。起义者大部分是从各王侯和公主庄园中逃出的奴隶。1358年,吴陛控制天寥到至灵一带,称王两年,后被镇压。
起义虽都失败,但陈朝的统治已被削弱。14世纪末,占婆乘越南衰落,屡次进犯,七年内三陷升龙,焚烧掠劫。陈朝外戚胡季犛执政时,进行改革,规定占田和蓄奴都有限额。超额的土地归为公田,分配农民耕种;超额的奴隶也归政府。1399年,对改革不满的陈氏封建集团密谋杀胡季犛,事泄,株连三百多人。1400年,胡季犛夺取政权,建立胡朝(1400-1407年)。胡朝打击庄园主势力,减轻租税,并按田亩数额用累进法征收丁税。又发行纸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道路河渠;同时整顿军队,防备新兴的明朝。胡季犛的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加强了他的统治力量。同时他实行专制统治,严厉监视人民,相识者不敢偶语,行人不许投宿,所以招致人民的广泛不满。1406年,明朝借口恢复陈氏政权,侵入越南。胡季犛在红河下游大败,为明张辅所俘。从此越南北部为明朝所侵占,清化以南仍归陈简定和他的侄子陈季扩控制,继续和明军斗争。
蓝山起义和反明斗争的胜利明朝封建统治者侵占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设府、州、县,建立堡寨,作为据点。明朝派往越南的地方官吏,多数贪虐残暴,每年榨取大量金银、粮米、绢、漆、安息香、苏木、翠羽等。明朝政府还从越南强迫征调工匠,到北京从事各种制造。越南北部在明统治的二十年间(1407-1427年),各地起义不断发生,最后的一次是蓝山起义。
清化地主黎利原为明朝在越南地方政府中的小官,于1418年在蓝山率众起义。各地起义军闻风响应,接受黎利的指挥。明军分兵镇压,黎利一度败走老挝。但不久之后,他又回到越南,举兵再战。黎利善于用兵,“以弱制强,或攻人之不备;以寡敌众,常设伏以出奇”。1423年5月,明军被迫议和,企图诱降黎利,遭黎利严厉拒绝。1424年,战争再起。
在起义的第二阶段中(1424一1427年),明朝政府一度对越南放松了控制。起义军乘机整顿队伍,力量空前壮大。各阶层、各族人民都汇集到黎利部下,达三十五万人。起义者制造战船和“襄阳炮”,并储足粮食。这时明朝令调集大军,再来镇压,但将领蒙蔽明廷,不作准备。黎利在兵力集中后颁发檄文,号召越南人民驱逐侵略者,夺取明军各据点。1427年支棱一役,大破明军。黎利依靠越南各族人民的力量,顽强地进行了十年的反抗斗争。明朝侵略军由强而弱,节节败退,国内又受到各地农民起义的打击,终于被迫退出越南。1428年,越南重新获得独立,开始了后黎王朝,定都河内,国号大越。
第二节; 柬埔寨和老挝
真腊的吴哥王朝真腊摆脱爪哇夏连特拉朝的统治后,以吴哥城为首都,建立吴哥王朝(802--1431年)。在吴哥王朝前期,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版图最广时,整个印度支那半岛中部即西北由今缅甸边境起南至今马来半岛班当地区,都处于它的统治之下。关于吴哥王朝的历史,所知甚少。据13世纪末元朝使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记载,似乎当时奴隶制还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