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英雄的悲歌(1/1)
据史书记载,达奚长儒和他的两千士兵竟然连续十四次击退了突厥军队的进攻,厮杀了整整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刚开始打的时候,士兵们还有兵器,后来剑都折了,刀砍的都卷刃了。没有了兵器,士兵们就用拳头打,打的手上的骨头都露出来了。达奚长儒本人也身受五处刀伤,他和存活士兵都被鲜血染红了,但他的身躯依旧挺拔如初,眼光依旧坚定。敌军充满了他的周围,但他和他的士兵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前面的突厥骑兵冲了上来,被打退了,前面的士兵战死了,后面的士兵补上来,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战斗,两千人的军队万众一心,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最终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场战斗无疑是一首惨烈的悲歌。不过,他们距离弘化也更近了。按理说虞庆则该派军队出来接应一下才对,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虞庆则平时左右开弓,号称隋朝名将,但当他看到血肉模糊的小队后面黑压压突厥军队时,他退却了,他选择了紧闭城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和突厥人人厮杀,被突厥军队的浪潮所吞噬。
达奚长儒没有办法,只能带着他仅剩的两三百人继续与突厥军队奋战,就好像是一叶扁舟漂泊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被海浪一次次击打。突厥人能杀死达奚长儒和他的士兵,但突厥人永远也打不败他们。打到这种程度,突厥人也惊呆了, 他们以为自己十几万人还是主力打隋朝区区的两千人,那不手到擒来,可隋军却如此顽强不屈。自己的进攻一次又一次的被击退打败,看到身后同伙数不清的尸体,心里都怀疑自己这一趟真的该来吗?追到了弘化城下的突厥军队,看到高大的弘化城墙,骄傲自大的突厥人彻底失去了斗志,犹如丧家之犬,选择了放弃战斗,把自己死去的同伴匆匆烧掉,就撤退而去。
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两千人击退几十万人,这都是奇迹中的奇迹。达奚长儒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奇迹,在这次战役中,他是真正的英雄。像达奚长儒这种,在处于极端困境中,仍能战斗到底,永不放弃的人才算得上英雄。
杨坚得知了他的英勇事迹,倍受震撼,于是专门下旨褒奖达奚长儒和他的两千士兵,封达奚长儒为上柱国,不仅如此,功绩还足以再封一个儿子。那些阵亡的将士,全都赐官三级,由子孙承袭。杨坚大力褒奖这个英雄团体,不过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
英雄们得到了应有的荣耀,而突厥人何去何从?突厥人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聚集到一起的,看似团结,实则不然。打了败仗,分歧就出来了。当时的突厥人一共有五大可汗,而沙钵略可汗是他们的共主,每个可汗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盘,正如杨忠所言,突厥人首领多而法令不一。
这次战争后呀,沙钵略打算继续向南入侵,与隋朝必须有个输赢才行,但五大可汗之中的达头可汗却坚决不认同这个方针。通过这次战役,他感觉隋朝将士太勇猛了,两千人的军队就有如此可怕的战斗力。再加上他的后方一些地方发生叛乱,他必须得去处理。最终达头带着他的部众返回了西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沙钵略则继续一意孤行,势要打败隋朝。
不想错过《浅谈隋唐,尽数两朝天骄》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