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亮剑之崛起之路 > 第33章 春潮漫山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春潮漫山(2/2)

目录
好书推荐:

要留个绳扣,能挎在肩上,插秧时不用弯腰放筐,省力气。"

小满时节,河谷的水田泛着绿。陈峰和学员们光着脚在田里插稻秧,水凉丝丝的,没过脚踝。赵德才踩着水车——这水车是他用日军的卡车轮胎和炮管改的,脚一蹬,轮叶就转,把山泉水抽进田里,比人工戽水快十倍。"旅长你看,"他喊着,水车轴上的铁链哗哗响,"这链条是用日军的自行车链条接的,不用上油都转得顺。"

军事学校的课本里,新添了"水田战术"。陈峰在黑板上画着:"水稻长到半人高时,能当天然掩体。咱在田埂下挖交通壕,壕里铺木板(防泥),人能在里面走,枪能从稻穗间伸出去打。"他指着课本上的插图,"日军要是进水田,陷在泥里跑不快,咱从稻丛里打冷枪,他们找不着人。"

芒种那天,日军的侦察机又来了。这次飞得很低,想看清河谷的水田。但陈峰早有准备——他让军民们在水田上插了些假人(用稻草扎的,穿破旧军装),远处看像在插秧;真的人则躲在稻丛里,手里的步枪上盖着荷叶(防晒,又隐蔽)。飞机盘旋了两圈,扔了颗炸弹就走,炸在假人旁边的水田里,只溅起些泥水和稻秧,根本伤不着人。

"这叫'虚实结合',"陈峰在军事学校的课堂上说,"真真假假,让日军摸不清咱的实力。就像这水稻田,表面看是庄稼地,底下藏着交通壕和地雷,这才是最好的阵地。"

夏至前后,玉米秆长到了齐腰深,河谷的水稻也开始抽穗。兵工厂的新车间落成了,能同时生产飞雷炮和电发雷。小林的笔记本上又多了新图纸:"水稻田专用地雷——用竹筒做外壳,防水,里面塞炸药和碎瓷片,一触即炸。"赵德才则在研究"水雷"——把炸药包封在日军的油桶里,沉在水渠深处,日军要是炸水渠,油桶就会浮上来爆炸。

一天傍晚,张家庄的放牛娃气喘吁吁跑回来:"山外有股伪军,说想投奔咱,带了十匹骡马,还有两车盐。"陈峰立刻让骑兵连去接应,同时让小李带学员们在必经的山道旁埋电发雷:"防着有诈,也防日军追来。"

伪军队伍到的时候,天刚擦黑。领头的是个瘦脸汉子,一见陈峰就作揖:"俺们早就不想跟日军干了,听说你们这里能种庄稼,还能学本事,就带着弟兄们来了。"他指着骡马背上的盐袋,"这盐是俺们从日军仓库里抢的,腌菜、做炸药都用得上。"

陈峰握着他的手,掌心粗糙,全是老茧——是干活人的手。"来了就是自家人,"他笑着说,"会种地的去梯田,会打铁的去兵工厂,想学打仗的就进军事学校,总有合适的活。"

夜里,山坳里的油灯亮到很晚。新投奔的伪军们在学编稻秧筐,王大娘手把手教他们:"这筐底的圈要编紧,不然装稻子会漏......"兵工厂里,赵德才正给他们讲电发雷的原理,黑板上画着铜丝和电池的连接图;军事学校的课堂里,小李在教他们认等高线,石板上的山形图旁,还画着刚抽穗的稻子。

月光落在河谷的水田里,稻穗上的露珠闪着光,像撒了满地的碎银。陈峰站在水渠边,听着远处兵工厂的锤声、军事学校的读书声、副业队的纺车声,混着稻田里的蛙鸣,像一首生长的歌。他知道,那些冻土下的新芽,早己顺着春潮漫过了山梁,长成了能遮风挡雨的庄稼,长成了比钢枪更坚韧的力量。

水渠里的水哗哗流着,带着稻花香,流向更远的梯田。那里,军民们正趁着月色补种晚玉米,镢头起落间,黑土翻涌,像在孕育着一个沉甸甸的秋天。而秋天的尽头,是所有人都在盼着的——那片再也不会有炮火,只长满庄稼和希望的土地。

不想错过《亮剑之崛起之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